初中音乐“教—学—评”一体化实践策略
刘成涛
宜宾市叙州区观音学校佑之校区644604
摘要:本文探讨了初中音乐“教—学—评”一体化实践策略,强调了目标、任务和评价在一体化实践中的重要性。目标作为基石,需科学、合理且贴近学生实际学情;任务作为核心,通过设定核心问题与主要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音乐才能;评价作为关键,与教学目标紧密相连,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形成多元化评价体系。通过实施“教—学—评”一体化策略,旨在全面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促进其音乐素养的全面提升。文章结合具体教学实例,详细阐述了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实现“教—学—评”的一体化,为音乐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实践
一、目标:“教学评一体化”的原点
目标是“教学评一体化”的基石,在音乐教学中同样如此。只有当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以及相应的评价都围绕同一个核心目标展开时,“教学评”才能真正实现一体化。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目标必须科学、合理,既要符合音乐学科的特点,也要贴近学生的实际学情。
在初中音乐人音版教材中,每一单元都蕴含着丰富的音乐知识和情感表达,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祖国颂歌(一)”中的“歌唱祖国”。在教学这首歌曲时,教师应首先明确教学目标,即让学生学会歌曲,感知音乐结构,把握歌曲演唱风格,并复习乐谱知识。这些目标不仅体现了音乐学科的教学要求,也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学情,确保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了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例如,对于音乐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不仅学会歌曲,还能独立分析乐谱,感受歌曲的旋律线和音乐结构;而对于音乐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则可以降低要求,重点让他们学会歌曲,感受歌曲的演唱风格。这样的目标设置既关注了班级中的“普通学生”,也关注了“特殊学生”,确保了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有所收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坚持“学生立场”和“学生视角”,让学生参与设置学习目标。例如,在教学“歌唱祖国”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预习歌曲,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置学习目标。然后,教师收集学生的学习目标,经过分析研判后,制定出符合班级整体学情的教学目标。这样的目标设置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能够真正引领学生的音乐学习。
二、任务:“教学评一体化”的核心
实施音乐学科的“教学评一体化”,旨在全面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深入挖掘每位学生的音乐才能。为此,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自主学习与探索机会,构建一个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能力提升的音乐学习平台。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定核心问题与主要任务,来有效驱动学生的自主学习。
核心问题与主要任务在音乐“教学评一体化”中占据核心地位,因为它们是教师教学的关键工具,也是学生音乐学习的重要载体和评价的重要依据。为了使任务更具针对性、驱动性和实效性,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参与任务与问题的设计过程,确保这些任务与问题能够触及学生音乐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只有那些紧密贴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核心任务与问题,才能有效推动学生的音乐学习从当前水平向更高水平迈进。例如,在教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七子之歌》的第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以下驱动性任务:(1)音乐与历史的融合。首先,引导学生了解澳门的历史与现状,感受其美丽与繁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对祖国完整统一的渴望;其次,让学生深入体会“七子”的内涵,通过讨论和分享,加深对歌曲情感的理解;最后,指导学生用充满渴望与深情的歌声演唱《七子之歌--澳门》,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与期盼。(2)音乐技能的提升。针对歌曲中的难点,如第11小节的六度大跳,教师可以通过示范、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技巧;同时,引导学生分析旋律的走向,理解歌曲情绪的多层变化,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与表达能力。(3)综合评价与反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评价与反馈,肯定学生的进步与成就,指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音乐学习水平。这样的任务驱动方式,不仅使学生的学习从传统的被动接受转变为积极的音乐实践,还通过具体化的任务分层,为学生提供了清晰的学习路径。在音乐“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设计不同类型的任务与问题,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拓展其音乐思维与探究能力。
三、评价:“教学评一体化”的关键
评价在音乐“教—学—评”一体化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高度重视评价的实施,确保评价任务与教学目标紧密相连,并紧密贴合学生的实际学情。评价应针对具体的音乐教学任务和学生个体进行,旨在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评价的内容不仅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更应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它不仅要作为诊断学生学习问题的手段,更要成为促进学生发展和提升的工具。在评价过程中,不仅要考察学生的音乐知识掌握情况,还要评估他们的音乐能力、素养以及学习态度等方面。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过程,将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形成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在评价时,教师应先明确评价目标和任务,让学生清楚了解评价的标准和要求,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例如,在教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七子之歌》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评价任务:(1)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演唱《七子之歌——澳门》,并表达出歌曲中的深情与渴望;(2)分析歌曲中第11小节的六度大跳,理解其对歌曲情感表达的作用;(3)根据歌曲的旋律走向,分析歌曲情绪的多层变化,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针对这些评价任务,教师可以设定不同层次的评价目标。如基础层次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演唱歌曲,并理解歌曲的基本情感;进阶层次则要求学生能够深入分析歌曲的音乐元素,如六度大跳和旋律走向等;最高层次则要求学生能够创造性地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通过这样的评价设计,学生不仅能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向,还能在评价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学习策略,从而实现音乐学习的不断进步和提升。
参考文献:
[1]丛丽丽.初中音乐“教、学、评”一体化课堂的构建[J].琴童,2023,(16):99-101.
[2]周彩凤.初中音乐“教—学—评”一体化实践策略[J].教育,2024,(25):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