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幼儿保育专业中心理学教学的现状与策略分析
刘敏
攀枝花市经贸旅游学校
摘要:中职幼儿保育专业中的心理学教学处于不断发展与完善阶段,面临教材内容有待完善、教学方式存在差异、学生学习挑战等问题。为提升教学质量,应优化教材内容与结构,吸纳最新研究成果;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如翻转课堂、项目式学习;加强实践与应用能力培养,通过教育实习和项目实践提高学生能力;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与职业发展,提供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指导等。这些策略旨在培养学生系统知识框架、实践应用能力和职业发展素养。
关键词:中职;幼儿保育专业;心理学教学;现状;策略
一、中职幼儿保育专业中心理学教学的现状
中职幼儿保育专业中的心理学教学目前处于一个不断发展与完善的阶段。随着社会对幼儿教育质量的日益重视,幼儿保育专业对于心理学教学的需求也愈发迫切。
1. 教学地位重要
幼儿心理学作为幼儿保育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在专业知识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它不仅为学生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还是技能高考中的重要考察内容。特别是在湖北省的技能高考中,幼儿心理学在专业知识部分占比显著,其考试形式和题型也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提出了明确要求。
2. 教材内容多样但有待完善
目前,中职幼儿保育专业所使用的心理学教材种类繁多,如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心理学》、华中师大的《幼儿心理发展概论》等。这些教材在内容上各有侧重,但普遍存在知识点覆盖面不够全面、深度不足等问题。特别是在技能高考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现有教材难以满足学生深入学习和备考的需求。
3. 教学安排与方式存在差异
不同学校在幼儿心理学的教学安排上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学校从中职一年级开始教授,有的则从二年级或三年级开始。此外,教学方式也各不相同,有的学校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有的则尝试运用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然而,无论哪种方式,都面临着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挑战。
4. 学生学习现状与挑战
尽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和认真态度,但由于幼儿心理学知识点繁多、理论抽象,部分学生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和认知地图。同时,受升学压力和应试心态的影响,学生往往更注重考点的记忆而非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兴趣。
二、中职幼儿保育专业中心理学教学的改进策略
针对当前中职幼儿保育专业中心理学教学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改进策略:
1. 优化教材内容与结构
在修订和完善教材时,除了增加知识点的广度和深度外,还应注重教材的时效性和前瞻性。随着幼儿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理论和发现不断涌现,教材应及时吸纳这些最新成果,确保学生掌握最前沿的知识。例如,可以加入关于幼儿心理健康、早期教育干预、家庭与幼儿园合作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如何在实践中应用这些理论。具体来说,可以设计一个章节专门讨论“幼儿心理健康的评估与干预”。通过引入具体的案例,如某个幼儿在入园后出现的分离焦虑、社交障碍等问题,详细阐述如何运用心理学理论进行评估,并设计个性化的干预方案。同时,提供相关的评估工具和干预策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直接对接实际情境,提高其实用性。
2. 优化教学方式与方法
在实践教学中,除了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外,教师还可以尝试引入翻转课堂、项目式学习等新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视频、阅读材料等方式自主学习新知识,课堂上则更多地进行讨论、答疑和深度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项目式学习则可以让学生围绕某个主题或问题,进行长时间、深层次的探究和实践,最终形成一份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成果。例如,在学习“幼儿认知发展”相关知识时,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教师在课前提供关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视频和阅读材料,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并思考相关问题。课堂上,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疑惑和见解,教师则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同时,可以设计一个与认知发展相关的项目,如设计一套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认知发展游戏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3. 加强实践与应用能力培养
幼儿心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实践与应用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教育实习、观摩优秀幼儿园的教学活动等方式,让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同时,鼓励学生参与项目或社会实践,以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以“幼儿情绪与情感发展”学习为例,可以与当地的幼儿园合作,让学生参与到一个关于幼儿情绪管理的项目中。学生首先需要了解幼儿情绪发展的基本理论和特点,然后设计并实施一系列的情绪管理活动,如情绪识别游戏、情绪调节技巧训练等。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观察幼儿的反应和变化,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总结。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还能够提高其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与职业发展
除了心理辅导和职业规划外,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发展指导。例如,可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掌握心理调适技巧、培养积极的心态和情绪。同时,可以邀请行业专家或优秀毕业生进行定期的讲座或分享会,为学生提供最新的行业动态、职业发展趋势以及求职技巧等方面的信息。此外,还可以建立校友网络或职业导师制度,让学生在毕业后仍然能够得到来自学校和行业的支持和指导。此外,在职业规划课程中,可以设计一个“职业探索与定位”的模块。通过邀请不同领域的幼儿教育专家、心理咨询师、早教机构负责人等进行讲座和分享,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和要求。同时,组织学生进行职业兴趣测试和性格分析,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兴趣所在,从而制定出更加符合自己特点的职业规划。此外,还可以设立一个“职业发展工作坊”,邀请行业专家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和咨询,帮助他们解决在求职和职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参考文献:
[1]陈梦莲.关于中职幼儿保育专业心理学教学的探讨[J].科学咨询, 2021(29):1.
[2]代乔,陈丽霞,李敏,等.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素养培养的保育专业教学实践研究——以幼儿心理学课程中的"幼儿心理剧"项目为例[J].时代人物, 2023(19):0226-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