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农村小学语文情境化识字的教学探索
——以二年级下册识字单元为例
邱嘉明
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旗新小学
内容摘要:识字写字教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在小学第一学段更是教学重点。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因此在识字课上可能会感到乏味,难以集中精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情境化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改善课堂气氛,提升学生的识字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识字教学;新课标
识字、写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如果将语文学习比作一幢高楼大厦,那识字就是在打地基,地基不牢固,往后这高楼再高也会不稳的。正所谓“蒙养之时,识字为先。不必遽读书”。但是对于低年段的孩子来说,识字是一个比较枯燥的过程,他们常常在课堂上走神,发呆,不想学。新课标改革也对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标》指出,“创设情境,应建立语文学习、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之间的关联,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以识字教学为例,情境的创设旨在引导学生与所要学习的汉字及用字语境之间建立关联,学生能识、写、用所学的汉字。【1】因此,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仔细研读新课标,掌握情境化的教学方法,应用到识字写字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
一、情境化教学的概念
新课标中,“情境”是一个高频词,新课标中出现有关“情境”的词就有:真实情境、语言情境、学习情境、语言运用情境、语言实践活动情境、交际情境等。【2】对于“情境化教学”这一概念,也有很多学者进行了研究,但是由于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的不同,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但是有关情境化教学的内涵研究基本上是一致的。“情境化教学”指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境,为学生营造更加有利的学习氛围。 教学情境一般具有生活化、形象化、感性化、情感化的特点。【3】
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教师更应当参考学生实际情况来创设情境,以便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联想,保持识字的兴趣,从而在更加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掌握汉字。
二、农村小学情境化识字教学现状
(一)识字量大,学生易忘不易记
统编教材与以往教材相比,低年段的识字量大幅增加,每篇课文的会认字、会写字多达十几个,而且字形较为复杂,笔画较多,容易遗忘,学生常常都是学了后面忘记前面的。这就导致有部分老师为了让学生记住如何书写,只是一味地要求学生死板地抄写,一遍又一遍地来加强记忆,却没有真正将汉字运用在实际生活环境中。
(二)教学方法较为落后,死板
农村小学部分老师受到了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在识字教学中还是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学生跟着在下面抄写。教师并没有就汉字的字形字义进行讲解,学生根本不懂汉字的含义以及用法,只能机械记住汉字的笔画构造,这样就很容易将刚学会的字忘记,或者是写错别字,久而久之,学生对于汉字的学习兴趣就会减弱,降低了课堂的效率。
三、情境化识字的课堂教学探索
(一)创设单元整体教学情境
统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识字单元,围绕“传统文化”主题编排了《神州谣》《传统节日》《“贝”的故事》《中国美食》四篇课文。课文形式活泼、内容丰富,便于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识字学词,激发儿童的识字兴趣,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根据本单元的主题,我创设了单元整体的教学情境——我是中国文化小小宣传者,我们要向外国小朋友介绍我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第一步:先让学生们了解我们的单元主题是“传统文化”,让学生对单元学习有一个整体目标;第二步:在教授每一篇课文的时候都在强化“我是中国文化小小宣传者”这一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有一个角色代入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传统文化学习中,持续保持着识字的兴趣。
(二)创设文本情境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识字教学的思路,我们可以把识字教学中的情境分为四种类型,其中就包括“文本情境”。对于文选型教材而言,一册书的主体是由20多篇课文连缀而成的,教师可以创设与文本语境一致的情境,借助文本情境学习生字,通过识字来帮助读文,通过读文来巩固识字。【4】
在教授本单元的单篇课文的时候,笔者在整体教学的情境下也会创设符合文本的教学情境。例如在教授《神州谣》的时候,笔者创设了以下情境:今天我们是小导游,带领外国小朋友游山玩水,给他们介绍我国的名山大川,小导游们要记住美景的特色特点哦,我们要跟外国小朋友介绍的哦。通过这个语境让学生关注到文本中“黄河、长江、长城、珠峰”的特点,并理解字义,也落实了课后练习题,提高课堂的效率。
(三)在恰当的教学情境中融入识字方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是以学习任务群为形式组织与呈现的,其中的基础型学习任务群,首位就是“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可见识字写字的基础性作用。这一任务群就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观察、分析、整理,发现构字规律以及特点,从而掌握汉字内涵。基于新课标的理念,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还应当在其中融入多种识字方法,引导学生更好在课堂与生活中识字。
1.归类识字
形声字约占汉字总数的80%以上,有些字结构复杂,笔画较多,要学生一笔一画去记住很困难,笔者认为可以将其归类,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让学生去记住,实现知识迁移。
例如,在教授《中国美食》一课时,文中有很多的形声字,例如“菠、蘑菇、葱”等字,教学时,教师在这些字归类,然后引导学生发现特点:都有共同的部首“艹”,读音都与下半部分有关,上形下声。
2.字源识字
通过字源识字,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汉字的起源,并将其转化为学生们感兴趣的图像和故事。例如在学习《“贝”的故事》一课时,引导学生观察书中“贝”字甲骨文的插图,再联系课文中描写海贝形状的句子,让学生有对“贝”这种生物有一种较清晰的形象。教师这样去讲解,就能使学生了解汉字的来龙去脉,学生对于汉字的印象也会更深刻。
又如在学习《中国美食》一课时,在学习烹饪方法的时候,涉及到“火”这一个字,教师通过播放微课视频,让学生了解到“火”是怎么来的以及演变过程,学生对于“火”字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可见,运用字理讲解其中蕴含的故事,能够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使其了解汉字的发展过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紧扣单元整体的教学情境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识字写字是低年段教学重点,而运用情境化来识字教学是能够有效改变以往识字课堂的枯燥无趣的。随着新的语文课程改革的推行,老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注重利用情境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汉字,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以及识字效率,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书写阅读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欣歆,管贤强,陈晓波.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小学语文[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8
[2]林玉莹.情境:打开新课标大门的一把钥匙[J].小学语文,2022,209-210:40-44.
[3]曹锦霞.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的探索[J].文理导航,2022,06:52-54.
[4]吴欣歆,管贤强,陈晓波.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小学语文[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