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对策研究

摘要 【摘要】在快速发展的时代,地理领域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对人才的综合素质也更为看重。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学生更易理解地理知识,促使学生学会迁移和运用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OI
作者覃秀
机构地区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4年3月第6期
出版日期2024-03-23(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对策研究

覃秀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大化镇府君九年制学校

摘要:在快速发展的时代,地理领域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对人才的综合素质也更为看重。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学生更易理解地理知识,促使学生学会迁移和运用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对策;研究

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教学氛围较为沉闷,初中地理知识较为复杂,学习难度较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影响了学生创新力的发展。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形式,调动课堂的氛围。首先,教师要采用优化教学内容开展分层教学转变教育观念等教学方式,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交流,使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一、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要想构建初中地理的高效课堂,教师需要先优化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教师应当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资料,并且将这些教学资料进行整合,结合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筛选适合学生的、具有代表性的、有实用性和启发性的教学资源,促进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前沿性,让学生能够通过资料提升学习地理的效率,提升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师也应当创新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主动性,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学习地理,沉浸在地理课堂当中,提高课堂效率。

比如,进行《地球和地球仪》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一同对地球仪进行探究,通过观察地球和地球仪之间的差别,鼓励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小组讨论,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参与到课堂当中。

二、开展分层教学,提升教学实效

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尽管教师对所有的学生进行了学习指导,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一直无法得到均衡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师没有对所有的学生进行分层指导。由于每个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已经形成了固有的思维,因此他们有不同的学习能力,思维水平,因此教师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无法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基于此,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让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规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促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45分钟的学习时间真正学有所获,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比如,进行《世界的气候》的教学时,这部分知识中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所以学生的学习难度较大,而且对于初中学生的学习群体,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两级分化现象,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已经呈现严重差别。因此,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升提高教学的效果,教师应该采用分层教学的学习方式,将学生按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思维理解能力三个方面进行分层,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针对学习能力比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除了讲解基础的知识以外,还可以重点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世界各地不同的地区气候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联系,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不同呢?这样的问题,能够让学生深入剖析地理知识,从而学会知识的迁移。针对中等能力层次的学生,教师应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所以对该层次学生应注重培养知识迁移应用能力,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世界哪些地区的气候是相似的?让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针对在学习中没那么优秀,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多进行基础知识的指导,让他们能够理解知识,掌握书中基础知识的重点。分层教学方法的运用,才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三、转变教育观念,教师主动学习

现在教师主动学习的方式有很多,比如:从专业的地理教育网站、教育论坛、微信群聊中学习;参加区域间的地理讲课比赛;加强本校内的地理教师间的沟通交流等。教师还要阅读最新的教育书籍,逐渐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观,避免“填鸭式”教学。教师要正确的认识自己,善于分析在教育的活动过程中,自身存在哪些方面的优势和不足,鼓励教师每天在工作过程中,要学会自己分析难题,不断地多去仔细检查工作,多进行反思,在反思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制定新的奋斗目标,每天都有新的收获。

 

比如,每周可以选一天开教师班会,让教师对本周学习的主要内容对同事进行分享和讨论,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教师发现自身的问题,也有助于教师之间传递正能量的教学知识和经验,进而可以提升教育界的教学质量。

总之,随时国家进步,知识经济是当下的流行趋势,各界对于高素质人员的要求越来越多。地理初中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开展地理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但是实际的教学中,仍以学科为中心,过度重视知识教育,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实践精神的发展。新课改不断推进,主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锻炼学生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使学生获得最大的收益。

参考文献:

  1. 张永红.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J].学周刊,2024(12):118-120.
  2. 于冬云,李瑞波,张雪梅.“双减”政策下初中地理教学的优化策略[J].地理教育,2024(S02):10-13.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