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化学大单元主题式教学探究

摘要 【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化学大单元主题式教学的实施策略。通过选取有趣主题、合理构建教学情境、实施启发性教学等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研究表明,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形成完整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促进他们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DOI
作者刁治宇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4年22期
出版日期2024-12-15(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化学大单元主题式教学探究

刁治宇

重庆市合川区南屏中学  401520

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化学大单元主题式教学的实施策略。通过选取有趣主题、合理构建教学情境、实施启发性教学等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研究表明,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形成完整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促进他们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化学;大单元主题式教学

一、选取有趣的主题

在初中化学大单元教学中,选取有趣主题作为教学切入点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瞬间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还能通过一系列创新的教学手段,如互动合作、多媒体教学等,切实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感受力。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游戏化教学和案例教学等多元化方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将得到显著培养。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束缚,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进而全面培育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使他们在享受学习乐趣的同时,也能取得骄人的学业成绩。

以初中化学人教版中的“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为例,教师可以通过选取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且极具吸引力的主题来展开教学。比如,围绕“金属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这一主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家中的金属器具出发,探讨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其在社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这样贴近生活的主题,学生不仅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金属的相关概念,还能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转变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通过设计丰富的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共同成长。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金属性质对比实验,让他们通过亲手操作、观察现象来总结金属的性质差异。同时,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也能为课堂教学增添无限活力。教师可以展示金属冶炼、金属制品加工等视频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金属的魅力和化学的奥秘。此外,通过设计情境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模拟的真实环境中应用所学知识,如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的金属探测器,既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让他们深刻体会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和价值性。

二、合理构建大单元主题式教学情境

在初中化学大单元主题式教学中,合理构建教学情境是连接知识与实际应用、激发学生探索欲望的关键。以“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这一大单元为例,教师应围绕核心主题,精心设计一系列连贯且富有层次的教学情境,确保学生在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持续保持高度的参与度和兴趣。

首先,教师可以设定一个贯穿整个单元的宏大情境,如“探秘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变化”。在这个大情境下,每个小节或课时都可以围绕一个具体的子主题来构建,如“厨房中的化学变化”、“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转化”等。这样,学生就能在一个统一且富有吸引力的主题框架下,逐步深入探索物质变化的奥秘。在引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烹饪过程中的食物变化、季节变换中的自然现象等,创设出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这些现象,教师可以自然而然地引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加深对这两种变化类型的理解。接着,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在亲手操作的过程中体验物质的变化。例如,在“厨房中的化学变化”子主题下,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如发酵面团、煮沸牛奶等实验,让他们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来探究这些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变化。这样的实验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让他们在实践中深化对化学原理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跨学科知识来丰富教学情境。例如,通过播放关于物质变化的科普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原子、分子的运动和变化;或者结合生物学、物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引导学生探讨物质变化在自然界和生物体中的作用和意义。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还能培养他们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在构建大单元主题式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责任感。通过引入真实的化学问题或案例,如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如设计并实施家庭垃圾分类方案、制作环保清洁剂等,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和价值性。

三、实施大单元主题式启发性教学

在初中化学大单元主题式教学中,启发性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巧妙设问、生动举例和实践操作等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化学核心素养。

“水的组成”这一大单元为例,教师可以围绕“揭秘水的奥秘”这一主题,设计一系列启发性的问题链,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水的组成和性质。在引入课题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生活中与水相关的有趣现象,如水滴石穿、水的三态变化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随后,提出一系列递进式的问题,如“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如何通过实验来验证水的组成?”“水的性质有哪些特点?”等,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实验教学的运用,让学生通过亲手操作、观察现象来探究水的组成和性质。例如,设计电解水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电解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和电极上的变化,来理解水的组成。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和跨学科实践活动,如展示水分子结构的动画、探讨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等,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通过实施大单元主题式启发性教学,教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同时,这种教学方式还能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提升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全面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于东珍.核心素养下初中化学大单元主题式教学[J].天津教育,2023,(26):73-75.

[2]闫双庆.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大单元主题式教学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4,(03):6-8.

[3]董鹏.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化学大单元主题式教学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4,(30):33-35.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