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核心素养课堂构建

摘要 【摘要】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新课标背景下,如何针对初中物理课程进行核心素养课堂的构建。文中首先强调了充分了解学生需求,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其次深入分析了教材内容,提出了扩展物理教学内容的方法;最后,本文重点提出了加强课堂教学引导和实现多元评价策略的建议。
DOI
作者李硕奇
出处《中小学教育》2023年6月第11期
出版日期2023-11-12(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核心素养课堂构建

李硕奇

青海省西宁市五一学校  810000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新课标背景下,如何针对初中物理课程进行核心素养课堂的构建。文中首先强调了充分了解学生需求,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其次深入分析了教材内容,提出了扩展物理教学内容的方法;最后,本文重点提出了加强课堂教学引导和实现多元评价策略的建议。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物理;核心素养;课堂构建

近年来,随着教育政策的调整和更新,新的课标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变革。在此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面临了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知识输送,而是更加追求能力的培养和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师在此背景下如何构建一个更加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充分了解学生需求,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面临的是一个多元、复杂且充满挑战的教学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并针对这些需求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的学习需求不再局限于知识的获取,而更多地关注技能的培养、情感的体验和价值观的形成。因此,教师应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深入挖掘他们的兴趣、好奇心和疑惑,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只有当教师深入了解到每一个学生的实际需求时,才能更加精准地制定教学计划,将更具吸引力和针对性的内容引入课堂。此外,教师还需要积极探索多种教学策略,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式教学、情境式教学等,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充分且有效的学习体验。

以教学“汽化和液化”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模拟真实场景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个过程。首先,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对于“汽化和液化”这两个概念的初步认知,通过提问或小组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实验,比如使用加热装置使水汽化,然后再进行冷却,观察液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如:在何种条件下水开始汽化?冷却时液化的速度和条件有哪些因素决定?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探索欲望,还可以帮助他们从实际操作中获得直观的感受,从而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汽化和液化”的知识。

二、深入分析教材内容,扩展物理教学内容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并扩展物理教学内容已成为教师的重要职责。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础,但仅仅依赖教材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教师必须超越教材,挖掘更多的知识内容和教学资源。这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也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解读,了解其中的知识框架、重点与难点,并结合当前的科学研究和社会现实,寻找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扩展资料和实例。此外,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灵活调整和补充教材内容,使之更加完善和贴近实际。

以教学“光的直线传播”为例,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景,设计具有生活化的实验环节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首先,教师需要确保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这一基本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接着,教师可以准备一个暗室、一盏手电筒和一些障碍物,如纸板、玩具等。在暗室内,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手电筒,观察光线在遇到障碍物时的变化。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光线为什么不能绕过障碍物?”或“当你移动手电筒时,光线的路径有何变化?”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学生不仅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光的直线传播”,还可以体验到探究的乐趣,从而更加深入地掌握和应用这一知识点。

三、加强课堂教学引导,实现多元评价策略

在当今的教学实践中,强化课堂教学引导与实现多元评价策略显得尤为关键。教师在课堂中不仅是传授知识的人,更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良好的课堂引导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引导他们主动探究与思考。而多元评价策略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公正、全面的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关心他们的学习过程、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等软性能力。通过多元评价,教师可以更为精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他们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同时,多元评价还能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审视自己,促使他们更加全面地发展。

以教学“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为例,教师可以首先设计一系列实验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凸透镜在不同位置下的成像情况。在实验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记录观察到的现象,鼓励他们提出疑问并进行探讨。此后,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理解,相互之间提出质疑并解答。在评价环节,教师不仅评估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程度,还关注他们在实验和讨论中的参与度、思考深度以及团队协作能力。教师还可以设置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进而评价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和评价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知识掌握的同时,也能培养出批判性思维和合作精神。

结束语

本文在对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物理核心素养课堂的构建进行了深入探讨后,可以看到未来教学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教师需要更加灵活地应用教学策略,同时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扩展,确保课堂教学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同时,通过加强课堂教学引导和实施多元评价策略,可以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课堂中得到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 魏华.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J].好日子, 2021, 000(021):P.1-1.

[2] 邹美峰.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构建[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1(11):2.

[3] 王桂菊.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构建[J].成长, 2023(6):70-72.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