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唤醒”高中生物课堂

摘要 【摘要】摘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展开,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基于核心素养下的生物教学不仅有效帮助学生构建生物学核心概念,对于培养学生能力也有重要意义。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是当前高中生物教学面临的一个崭新的课题。为此,本文探讨了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的教学策略,以期对有关教育工作者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DOI
作者姜童童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17期
出版日期2023-01-06(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核心素养“唤醒”高中生物课堂

姜童童

哈尔滨工业大学附属中学校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展开,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基于核心素养下的生物教学不仅有效帮助学生构建生物学核心概念,对于培养学生能力也有重要意义。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是当前高中生物教学面临的一个崭新的课题。为此,本文探讨了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的教学策略,以期对有关教育工作者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引言:

通过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可带给学生独特的学习体验,从而有效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后续知识的学习。考虑到高中阶段的教学与高考密切相关,而高考是学生人生中的第一个分水岭,对其今后的学习与发展产生直接影响,所以教师必须优化自身的教学观念,积极调整教学手段,促使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通过课堂教学有所提升[1]

一、生物核心素养的简介

2017年新课标提出,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要求,教师在完成生物教学目标同时还要使学生懂得尊重生命,用理性的思维来思考问题,承担起相应社会责任。基于核心素养下的生物教学,不但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还提高了学生的整体水平,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2]

二、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培养研究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念,懂得珍惜生命

生物是一门讲述生命物质的学科,简单到繁复的,所有的生命体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它们会在激烈的争斗中,慢慢的适应环境,最终存活下来。高中生物从宏观上对分子和细胞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让学生们理解了生命的组成,理解了物质的交换和能源的供给,透过对细胞的深入了解,使学生们能更好地了解生命。第二部分则是从基因角度出发,阐述了生命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从基因发现到基因的发展,到基因的发展,还有关于遗传的各种知识,使学生们对生命有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并且对生命更为珍视。第三个部分是稳态和环境,旨在使学生从个人及团体层面上了解生命体系的多样化,了解其与自然之间的联系,使其形成与大自然的协调发展的理念。透过上述三个部分,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生命,建立起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在高中生物课上,老师可以开展专题展示会,运用多种主题活动和生活紧密结合,使学生对生物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比如:在进行免疫调控学习时,可以利用“防艾”专题的板子来加强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能够树立起正确的生命理念,懂得珍惜生命,懂得如何去珍惜自己的身体[3]

(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对学生的科学思维核心素养进行培养

在新课程的不断推进下,学生早已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教育工作者应当及时转变自己的观念、角色,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而在长时间的实践中发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可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可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核心素养提升的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机会,让学生自主对生物知识进行探究,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感知知识的内涵,从而形成一定的科学思维,使其核心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

例如,在教学“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时,教师便可将这一方式利用起来。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时,教师可以适当提出一些问题或任务,以此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探究,进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科学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就这部分知识而言,教师可以根据其特点讲述孟德尔在完成豌豆杂交实验的整个过程中的内容,渗透科学家的科学思维特点,设计教学活动。比如,在课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孟德尔的生平经历、豌豆杂交实验的方法、内容。在收集完相关资料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喜欢形象生动的事物的特点,将所学知识梳理整合,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呈现于学生面前。之后,教师可以在学生了解了相关内容后,为学生留出一定时间与空间,提供一定资料、材料,使其进行思考、探究。

(三)注重情感渗透,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进行培养

在长时间的实践中发现,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进行情感渗透,可达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的目的,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情感渗透教学。

例如,在教学“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时,教师可给予学生一定时间与空间,使其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而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会冒出这样的疑问:现在的基因技术已经很发达了,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借助基因技术清除掉遗传病史呢?为什么不可以借助基因技术改变后代性状呢?在问题提出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两个大组,使其就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站在客观角度上进行辩论、评价。通过这一方式,学生可以明白如下道理:所有的技术都是有利有弊的,基因技术也是如此。虽然基因技术已经很发达了,可以清除掉遗传病史、改变后代性状,但是存在较大风险,也会引起伦理道德的问题,导致社会受到影响。同时,学生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印象,明确了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义务,从而树立正确的意识及观念,有助于更好地成长与发展。也就是说,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进行情感渗透,能够让学生以主动的状态进行生物知识的学习,在加深对知识的印象的同时发展自身的核心素养,为后续的学习提供一定的帮助。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利用一定的话题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知识,使学生感知生命与科学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从而使其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结束语

总之,高中生物老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改变传统教学的观念,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入手,对课程进行合理的整合和优化,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应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来培养他们的生物观念,培养他们对生物的长期感兴趣,从而增强他们的整体学习水平。此外,在实践中,老师应对教学方法进行实践探索和归纳,使其更好地融入到学生的教育之中,从而为我国的社会发展提供一批高质量的、多才多艺的高层次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曹海清.浅析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探究应用[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9(08):4.

[2]刘东.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的教学策略[J].高考,2019(22):74.

[3]王茂达.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生物教学策略研究[J].高考,2019(22):184.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