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实践类情境的创设

摘要 【摘要】本文探讨了生活化数学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必要性及其具体应用。通过将生活实践类情境引入课堂教学,不仅能够吸引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在实践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具体在新课导入环节,利用生活实例可以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在探究新知环节,通过生活化情境可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能力;在练习应用环节,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本文旨在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为小学数学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魅力,提升综合素养。
DOI
作者王杰
机构地区
出处《中国教师》2024年5月第10期
出版日期2024-05-17(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小学数学生活实践类情境的创设

王杰

广安市前锋区桂兴镇小学校

摘要本文探讨了生活化数学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必要性及其具体应用。通过将生活实践类情境引入课堂教学,不仅能够吸引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在实践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具体在新课导入环节,利用生活实例可以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在探究新知环节,通过生活化情境可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能力;在练习应用环节,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本文旨在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为小学数学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魅力,提升综合素养。

 

关键词:生活化数学情境小学数学教学实践

 

一、探讨生活化数学情境创设的必要性

探讨生活化数学情境创设的必要性时,需要从现代教育理念、学生认知特点和教学效果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数学作为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更应如此。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偏重于理论和抽象概念,学生难以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共鸣,进而对数学产生畏难情绪和厌学心理。而通过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价值,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其次,学生的认知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事物更容易产生兴趣和理解。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期,生活化情境的引入可以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际问题帮助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逐步过渡到抽象的数学思维,这对他们的认知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学效果的提升是生活化数学情境创设的重要目标。在实际教学中,通过生活化情境的设置,学生不仅能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升综合素养和能力。比如通过测量家庭中的家具尺寸来学习长度单位,通过计算家庭成员的生日或节日日期来掌握时间的运算等,这些活动不仅生动有趣,还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应用能力。总之,生活化数学情境的创设不仅是对现代教育理念的贯彻,更是提升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能够真正实现数学知识的生活化、情境化和趣味化,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生活实践类情境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一)新课导入环节,吸引学生兴趣

在新课导入环节,通过引入生活实践类情境,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兴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新课的导入是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它不仅决定了学生对本节课的第一印象,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生活化情境的导入有助于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距离,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具体、形象,从而增强学生的理解力和接受度。通过生动有趣的生活实例,教师能够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探索新知识的强烈愿望。这种导入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能为整节课的教学活动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

在四年级上册第三课《角》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情境的创设,生动有趣地引入“角”这一概念。课堂一开始,向学生展示一些与“角”相关的生活实例,比如教室中的墙角、课桌的边角、时钟指针形成的角度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生活中的“角”。然后,教师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身边到处都有‘角’呢?”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与数学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和思考。接着带领学生到教室外进行“找角”活动,鼓励学生在校园里寻找各种各样的角,并将他们发现的角画下来,带回教室进行展示和讨论。通过这种亲身实践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角的概念,还能在活动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探究新知环节,提高学生积极性

在探究新知环节,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这个环节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关键阶段,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并深入探究,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生活化情境的引入,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学习和理解新知识。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使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学生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增强学习的信心和成就感。此外,生活化情境能够提供丰富的探究素材,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在教授《相交与平行》,通过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帮助学生理解相交线和平行线的概念。课堂开始带领学生观察教室里的门窗、桌椅的摆放情况,指出其中的相交线和平行线。接着,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你们能在校园里找到更多的相交线和平行线吗?”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实际观察和探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校园探查活动,让他们在校园里寻找和记录相交线和平行线的实例,例如操场上的跑道线、楼梯的扶手、教室的墙角等回到教室进行汇报和讨论。通过这种亲身实践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在真实情境中理解相交线和平行线的概念,还能在交流和分享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练习应用环节,加深学生理解

在练习应用环节,通过设计生活化的数学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来巩固所学知识。在学习“分数”时,可以通过设计购物、分配食物等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应用分数的知识。这种练习不仅有助于巩固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活化数学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还能在实践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生活化数学情境为小学数学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他们的数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论生活化数学情境的创设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通过引入生活实践类情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通过生活化情境的设计和应用,可以使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掌握数学知识,提升综合素养。生活化数学情境的创设不仅为小学数学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更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涂万刚. 小学数学生活实践化教学的探讨[J]. 课程教育研究,2017(19):120. DOI:10.3969/j.issn.2095-3089.2017.19.116.

[2] 刘阳.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 华夏教师,2023(33):85-87. DOI:10.3969/j.issn.2095-3267.2023.33.029.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