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困生对地理学科学习兴趣的研究

摘要 【摘要】
DOI
作者李洋洋
机构地区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4年3月第6期
关键词
出版日期2024-03-22(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如何提高学困生对地理学科学习兴趣的研究

 李洋洋

黑龙江省讷河市拉哈镇拉哈第一中学  161342

初中地理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使得部分学困生失去同老师进行频繁交流的机会,使得问题积攒的越来越多,进而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也就会对地理学习失去了兴趣,学习成绩不理想。这类学困生在现实生活中没有被重视,以致于他们的心理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出现厌学、倦怠心理,这种心理反应在行为上就会出现许多不良现象,这类学生亟待我们去关心、去感化。

  • 地理学科学困生学习的现状

1.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普遍不重视

很多学生觉得地理是一门“副科”,在中考中远不如语数外重要,因此对于地理课程学习的重视度也相应较低,表现为: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不到位,花在地理上的时间很少等等。

2.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主动性不足,缺乏兴趣

初中生地理学习主要受学校、老师、家长的影响,从自身意愿出发的却很少,这就表明学生学习地理的自主性较弱,学习主动性不足。调查显示,学生对身边的地理知识关注较少,有的甚至从不关心,懒得去思考。

  • 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及分析

(一)主观因素

学困生之所以在学习中遇到障碍,是因为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决定的。主观因素在于学生 自身基础差,学习能力相对薄弱,教师课堂上的讲解一知半解,并未透彻理解教师的问题。另外,课余时间的练习以及学习过程中学习动机不足,加之学生知识面较窄,因为主观方面能力不足导致地理课程学习较为困难。

(一)客观因素

在我国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方式等已经有了较大的转变。但是,大部分还是采用 的传统教学方式,以“填鸭式”教学为主,忽略了学生间主体存在的差异。学生自然感到我们的教学空洞、乏味,久而久之产生了对地理学习的抑制情绪,影响了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非智力因素的调动,从而导致学生对于所学知识不能很好地吸收,随着知识点的增加与知识面的深入,学生距离教学目标越来越远,逐渐就成为所谓的“学困生”。

  • 学困生地理学习兴趣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 趣味教学激发学生学习

当前一些初中生对地理学科兴趣不浓, 原因多种多样,其中有一点尤为关键,单纯地理知识的传授让地理课堂成为一潭死水,学生丝毫感觉不到生机与活力,感到的只是背不完的地理位置和分不清的气候分布。因此,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首先要做的就是创设方法,增强地理课堂的魅力,让学生沉浸其中,带着好奇与渴望走进课堂。如在教学与“地球”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利用谜语“上一半来下一半,中间有线看不见,两头寒来中间热,一天一夜转一圈。”导入新课。这样有趣的导入立刻引起所有学生的注意力,包括那些平时上课不认真听讲,不喜欢地理课的学困生,也纷纷加入猜谜语的游戏中来。课堂顿时由单一的知识传授,变成了有趣的知识交互,由枯燥知识记忆,变成了神奇的知识探索,学习兴趣也油然而生。在讲《多变的天气》一节课时,做一项调查:问学生谁昨天晚上收看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了,你能描述一下,或者用你的语言描述一下现在外面的天气状况。因为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会积极踊跃发言,在学生发言基础上,教师再引课:你们能看懂天气预报时画面上的天气符号吗?你想当一回出色的天气预报员吗?这样就激发了学生想象、表达、交往、创作的愿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让学困生通过主动参与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使他们不仅掌握了地理知识,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当然,除了猜谜语游戏外,还可以利用角色扮演、争做导游等游戏进行交流,挖掘地理学科与其它学科的整合点,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让学困生发现地理课的乐趣,从而自主投入到地理学习,实现自我突破。

 

(二)创设条件,给予学困生学参与机会。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综合性教学思路,它以小组为基本单位,学生按照性别、兴趣、 知识、水平、交往能力等情况搭配编组,由小组长组织讨论学习,普通生与学困生之间发挥优势互补的作用,通过集思广益,利用集体智慧和力量互帮互学,这样学困生的能力不断提高,也使学困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还应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尽量为学困生提供充足的、典型的、较为完整的感性材料,给学困生创设各种动眼、动口、动手、动脑的条件和机会。 例如:在讲《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一节时,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并分组归纳出各部分内容的主要知识点是什么,然后让学困生就这部分内容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进行提问,之后再由其他同学进行解答,学困生解答不了的教师再给予补充。这样的教学突出了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让学生体会到学会学习的重要性,懂得自立自主才有收获的道理,从而更加充分发挥了学习的自主性,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

(三)融入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多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普及,地理课程被注入了新的活力。多媒体可以多视角、多层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为这种教学手段可以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知识生动而有趣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受到地理的趣味,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所以,地理教师不仅要懂得地理知识, 还要精通多媒体教学手段,学会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全方位地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四)充分利用激励和表扬机制,实施成功教育

对学困生的每一点进步,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让他们从中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另外对学生的表扬和激励要适而有度,奖赏要与学生的实际付出相一致,使他们感到自己无愧于接受这个奖赏而不是廉价的。

总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从事学习活动,而且起到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地理教师必须利用各种各样的方法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同时还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知识层次,有的放矢地找到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与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地理素质和地理能力的提高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