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作业设计多样化的探究
龙曲娟
广西 桂林市永福县广福乡广福小学 541803
摘要:小学数学作业是对学生课堂学习的一种补充,它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增强实际应用能力,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发展。长期以来,小学数学作业量过多、内容形式单一、功能异化现象严重,致使作业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双减”政策提出了以“减负提质”为目标,探索小学数学作业的多样化设计策略,以满足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多样化发展需求。针对这一现状,本文从四年级学生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探讨了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四年级;作业;设计;策略
引言: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并不局限于掌握和熟练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具有促进学生实践创新、问题解决、反思、探究等能力发展的独特作用。鉴于此,教师应建立起多元化的作业目的观以促进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发展。教师可以学习有关数学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的相关政策,深入理解学生通过完成数学作业应该达到哪些目标,改变以往过于注重知识和技能掌握的作业目的,树立多元的作业目的观,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提升核心素养和能力。教师建立多元的作业目的观,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作业目的观,进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设计游戏类作业
学习和游戏是培养学生认识兴趣与情感兴趣的缓冲地带,因此在实际数学作业设计与布置过程中,教师应正确看待游戏与学习的关系,理解游戏对小学生的重要价值。这就需要教师在对下两方面加以重视。一方面,将游戏视为个体最初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学习与游戏之间密不可分,教师将数学作业的内容增添一点游戏的色彩,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从而有助于数学作业发挥其有效性。
例如:教学完《比较小数的大小》后,我没有像往常那样,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做几道题,而是出示课件,设计了以下作业:用1,2,3和小数点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一位小数?请把他们写出来,并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注意:三个数字每次都要用上,不管用哪种方法,我们都要做到有序思考,不重复,不遗漏)。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高涨,他们在游戏的作业中愉悦,完全没有书面作业的被动感与反抗心理,全身心地投入到“玩”中去,让他们感觉到数学作业就是一个数学乐园。
二、设计分层类作业
数学作业作为学习数学知识的善后部分,也承担着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思维等能力的责任,但是每个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不同,智力不同,做题的思维不同,所以对数学课外作业进行分层才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数学的学习。
数量上,教师可以设计有选择性的数学作业,在必做题的基础上增加选做题,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去完成。在难度上,教师可以设计基础类题、拓展题和拔高题。学习优异、思维敏捷的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拔高题,进行能力拔高;学习中等、勤奋踏实的学生,可以在基础题的根基上继续选择拓展题,巩固提升;学习吃力的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情况选择基础练习和经典习题,掌握基础知识。教师还要关注到个体差异,对于某方面不足的学生要多设置相应作业锻炼,如对于方程计算不好的同学,教师可以设计由浅入深的方程题,并让其讲明计算过程。另外要做好对分层作业的合理性说明,使学生不感觉到被区别对待。
例如:在学习小数乘法简便计算后,设计了三个层次的作业:
A层:(1)8.2×63+8.2×37
(2)(8+0.8)×1.25
B层:(1)3.5×101—3.5
(2)6.5×10.1
C层:(1)6.4×5.6+6.4×5.4一6.4
(2)8.5×7.2十0.85×28
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达到不同要求中共同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设计跨学科类作业
跨学科作业在培养学生知识迁移、核心素养等方面具有积极引导效用,数学教师可灵活整合科学、数学等学科的知识,促进学生对不同科目知识间的迁移,打破以往界限分明的传统数学作业,防止思维窄化。在设计小学数学跨学科作业时,教师首先要明确跨学科作业的内涵与形式,在对其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选择切合的主题,并充分考虑学生需要锻炼到的能力,进而设计内容让学生完成,锻炼数学思维的发散性。
例如:学完“小数的意义”后,教师可以设计跨学科的作业,如:同学们想必对小数有了更深的认识,请大家写一篇以“身边的小数”为主题的数学日记,将自己几天或者一周内所遇到的关于小数的事情以日记的形式呈现。这样,与数学相结合的跨学科作业形式,在锻炼了学生文字组织能力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对作业的兴趣。
四、设计实践类作业
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例如:在学习《小数的意义》前,让学生去收集一些生活中的小数和关于小数的的资料,然后把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一条信息推荐出来。在学习《生活中的负数》前,让学生先调查全国一些大城市的气温。
在调查式的实践作业中,学生求真、求实,回归生活的“大课堂”经过自己的调查研究、计算比较、分析概括,既学到知识,又锻炼了能力,而且富有生活的时代气息。这样的作业不但能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形成。
五、实施多元化作业评价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原则,针对学生选择的作业类型给予相应的评价,在肯定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激励学生挑战难题,并及时评阅反馈。相关研究表明,作业评价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以及自我效能感产生影响,评价不同的学生应该采用不同的标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这项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在批改数学作业时,采取多元化的评价原则,评价内容多样化,评价方式多元化,评价公平化。若有未能及时批改的作业,则引导学习小组学科组长批改并总结本组同学的易错题型,课前讲评,同时表扬完成较好的学习小组,营造相互竞争相互评价的学习氛围。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科目,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该树立新观念,牢牢把握在培养学生对数学兴趣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逻辑思维体系,进而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优化作业的设计和安排,完成对学生的教学和培养。
参考文献:
[1]崔三兴. 浅谈四年级数学日常作业的设计布置[J]. 山东青年, 2019(6):1.
[2]杨思丽. 浅谈小学四年级数学特色作业的设计与实践[J]. 女人坊(新时代教育), 2020, 000(003):P.1-1.
[3]王嫚. 对小学四年级数学特色作业设计探讨[J]. 学生•家长•社会:学校教育,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