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策略分析
宣良青
滨州市滨城区第八中学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根据新课标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它是一门很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此门课程作为必要的活动课程来设置,弥补了主要学科知识实践成分不足的缺点,坚持教育与劳动生产、实践相结合,能促进学生深入地理解并积极践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培养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作出贡献。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策略;小学
【引言】综合实践活动课设置的课程总目标为,学生可以通过亲身参与不同主题的实践活动,从学校社会家庭各方面生活中以及同在和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逐步形成并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认知,具有担责、价值体认、解决困境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在课程总目标的指引下,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学策略去组织课程内容、活动方式、评价体系,从而达到课程效果的最大化。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存在的必要性
1.1促进各学科课程相关内容的关联与整合,利于学生系统性知识的形成
学科课程内容设计主要以零散知识点方式呈现,联系性和整合性不足,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关联度不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性和生活化的特征,能为学科课程的内容设置提供借鉴意义,同时能融合其他学科课程的内容,做到知识整合。同时又具有实践的部分,能加强知识的应用性。
1.2是践行和实现“五育融合”的重要举措,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育融合"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趋向,也是进一步贯彻社会主义全面教育的整体建设思想的重大抓手,对中国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建设提出了突破口。综合实践项目教学的教学内容涵盖到多个专业方向,教学实施方案中力图激发学生多种情感、多方位全面投入,以此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成长。
1.3利于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过程中学生为课堂参与主体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综合实践活动课以不同内容、多种主题和形式展开。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亲自参与体验并感知,通过亲身实践得到知识和经验,在活动中学生参与程度的提高,同时促进学生自主的总结和反思。
1.4利于学生职业认知的形成
在不同的活动内容中,学生会有多重角色和身份的体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社会带来价值。在此过程中学生也会进行自我价值的寻求和定位,从而为以后的职业选择和人生道路奠定基础。
1.5课程的设置紧跟时代发展脚步,有利于满足国家对新型人才的需求
课程的活动主题多紧跟时事,与当下热点话题相关,同时又与日常生活所需的知识技能紧密相关,不同活动开展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灵敏嗅觉,让学生及时察觉社会发展方向,紧随时代发展,培养创新精神。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策略
2.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时,要为学生创设民主自由、积极发言、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综合实践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必要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观察、思考和探究的能力,活动的重要部分不是教师教授,而是学生自己研究所得,教师不起主体作用而起引导作用,教师要在必要的关键节点善于为学生打造可发展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去产生更多的可能性。
例如在教学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关注生活垃圾这一主题时,要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知识,学会并能应用的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法,尤其是垃圾的处理,要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垃圾的处理方式,从实践中得到真知,可以以不同的小组开展活动,让学生自己去分类处理生活垃圾,最后进行交流,互相传递经验方法,让垃圾分类真正成为学生的生活的一部分。
2.2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避免片面对学生进行书本理论的灌输,相反地,综合实践活动更需要学生从实践中获得直接经验应用于生活中,因此需要教师在本门课程的教学活动开展时灵活运用恰当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有意识地针对传统的教学形式进行改变和革新,同时根据课堂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来吸引学生更深层次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有效达到课堂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走进动画片这一主题时,为了让学生具备整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掌握整理信息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了走进动画片这一主题,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进行信息的搜寻、筛选和分类整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的思路,例如,询问学生选题的原因,互相借鉴活动开展方案,对活动研究方法的指导等,从而让学生认识到部分搜集资料的相关性不高,还要做进一步的整理和分类,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整理的好处,例如,可以做到对某一知识一目了然,方便以后的阅览和研究。
2.3加强课堂与生活的联系,设计实施实践活动
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意识到知识和现实世界的联系,并能将间接经验应用到生活中,从而加强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充分开发,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要根据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发掘不同意义的活动主题,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与本人生活联系度高的主题活动进行探索,从而达到知识要应用到生活中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巧除污渍这一主题时,由于这一主题与生活相关紧密,学生能很好地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在课上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养成学生对生活的积极向上的态度,形成科学的实践方法,探索生活奥秘的动力,锻炼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能从活动中总结经验,自我反思,了解和掌握生活中一些实用的小窍门,并将这些学到的提高生活生活品质的好方法应用到生活实践中。
2.4公平评价学生活动,积极主动进行反思
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及时准确地对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让学生保持优点,发现不足并加以改正。在师生互评时,教师要针对每一位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独特的形成性评价,更要对学生的个人表现:应用知识的技能、活动进行时的参与度、互相帮助和合作共赢的意识等进行评价,从而让学生形成对自己的全面的认识,做到积极行动弥补不足。可设置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来让学生对教师在活动中表现进行评价。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来提高学生的实践品质表现。
例如,在教学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会实验研究方法”的主题时,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实施不同实验,学会实验研究的中需要引起注意的问题、研究报告的基本内容和一般步骤等,在教学内容完成后,教师要及时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可以给出某一主题让学生进行研究方法的撰写和实践,及时发现知识的欠缺,补充必要知识,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反思,整合知识。
【结束语】总之,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清晰定位,扮演好自我的角色,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和实验活动,对教学方式和模式不断探索革新,加强知识的应用性,提高知识和生活的联系,切实践行课程开展的初心和培养目标,真正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育人理念。
【参考文献】
[1]沈倩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策略分析[J].基础教育论坛,2022(14):51-53.
[2]陈晓芳.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45):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