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邻”理念引领下的 “幸福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摘要 【摘要】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沈阳市沈河区多福社区视察时指出的:“社区建设光靠钱不行,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这一重要论断,为推进新时代城乡基层治理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随着我校“幸福教育”的不断深入,社区教育教师对“两邻”理念的理解和融入也逐渐加深。在社区课程中融入“两邻”理念,弘扬“两邻”文化,共建幸福家园成为沈阳市“两邻”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DOI
机构地区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4年12期
出版日期2024-06-25(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两邻”理念引领下的 “幸福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沈阳开放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崔丹

辽宁持安律师事务所  崔哲闻

摘要:2013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沈阳市沈河区多福社区视察时指出的:“社区建设光靠钱不行,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这一重要论断,为推进新时代城乡基层治理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随着我校“幸福教育”的不断深入,社区教育教师对“两邻”理念的理解和融入也逐渐加深。在社区课程中融入“两邻”理念,弘扬“两邻”文化,共建幸福家园成为沈阳市“两邻”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关键词:“两邻”理念、幸福教育、课程体系

基金项目:

1、2022年度辽宁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两邻”理念引领下的 “幸福教育”课程体系及案例研究 》阶段性研究成果(JG22EB321)。

2、2023年度沈阳市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研究课题《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理念与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SDSZ-2024-066)。

3、2023年度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成人继续教育科研规划课题高校思政教师人格魅力养成策略研究阶段性研究(2023-104Y)。

4、2024年度沈阳市社区教育科研课题《社区教育中教师体态语言的养成与提升》阶段性研究成果。(2024-005)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两邻”文化

“两邻”文化的涵盖面是非常广泛的,所有涉及到“两邻”理念内容的都可以称之为“两邻”文化,“两邻”理念核心内容是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两邻”理念的工作取向可以概括为“四互”,即互动、互信,互爱、互助。“两邻”理念的实践路径可以概括为“四共”,即共商、共建,共治、共享,“两邻”理念的根本目的可以概括为“四和”,即和睦、和美、和融、和谐。

  • 幸福教育

2022年2月沈阳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幸福教育”进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2022—2024年)》的通知通知中指出:利用三年时间,通过实施社区教育标准化建设、依托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服务站等开展低年级学生托管服务和公益兴趣课、家长课堂、送技能进社区等工作,助力 “双减 ”政策有效落实,推动 “幸福教育 ”进社区,形成 “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邻里和谐、社区一家”的社区教育新局面。

  • 幸福教育类课程中融入“两邻”理念实施路径
  • 社区教师培训类课程

此类课程主要指面向“幸福教育”所有专兼职教师设立的课程思政与师德师风的培训课程在培训过程中,培训教师与所有社区教师共同交流、分享在实际的课程中,如何针对不同的课程、不同特点的学生以及授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契机如何更好的融入 “两邻”理念。这两门培训课程经过一定周期的运行,可以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参加培训的所有老师不仅提升了自身有关于“两邻”理念的理论水平,同时在“课程思政”的建设中也能够将“两邻”理念与思政元素很好的结合起来,用一种润物无声的方式在各自的课程中融入“两邻”理念。

传统文化类课程

    此类课程主要包括汉语言文学、传统手工、书法、健康养生、中华传统文化、荷叶木雕等等,客观的说,传统文化类课程与“两邻”理念还是比较耦合的,比如汉语言文学当中的很多古诗词作品中都体现出“两邻”理念中的“四和”精神,通过教师的讲授和引导,可以让学员围绕“两邻”理念自创文学作品,2021年举办的首届“邻里节”活动,就涌现出《邻里赋》、《福韵飘香》等一批优秀文化作品,教师可以将《邻里赋》融入到具体的课程讲授中,与学员一起分享交流邻里之间的感情,并在一起学习的过程中再次重温和睦、和美、和融、和谐的“四和”精神。

艺术素养类课程

    此类课程主要包括音乐类、绘画类、舞蹈类、民乐类、电子琴等等,在艺术素养类课程中,主要是通过艺术作品的学习、讲授、创作和分享,引导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践行“两邻”理念。比如在国画课程的讲授中,引导学生临摹体现邻里关系的画作,从而引发学生对邻里关系的感受,相互交流,相互借鉴,体现“两邻”理念。

体育类课程中    

此类课程主要包括形体类、健身类、太极拳、乒乓球等等,这类课程有一定的难度和运动量,在授课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讲授,学生会掌握一定的动作要领,但同时也需要学员之间的相互交流,才能更好的领会动作要求,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体现了“两邻”理念中的“四互”精神,在互动、互信,互爱、互助的过程中提升本领、践行“两邻”。

)生活技能类课程

此类课程主要包括电子技能类、生活常识类、生活技能类等等,这类课程涵盖的范围比较广,比如智能手机、图片处理、植物培养、家庭教育、英语口语、服装设计、网丝花、法律常识、摄影等,因此在课程中融入“两邻”理念的方式也比较多。比如在智能手机和图片处理课程中,可以引导学员通过协同合作来共同完成一项阶段性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两邻”理念和文化中的“四共”精神。

2023年8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皇姑区三台子街道牡丹社区群众活动中心,同幸福教育课堂的孩子们亲切交流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家说,小康梦、强国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梦”。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人民谋幸福相信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幸福教育一定会红红火火的走下去,真正做到顺民心、切民意、惠民生,让百姓感受教育的幸福,为更好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志宁.“两邻理论”为指导创新基层社区治理:基于沈阳市皇姑区中航社区的实地调查[J].中国集体经济.2023(4):17-20.

[2] 佟建军.关于沈阳践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理念的对策研究:对疫情过后沈阳市践行“两邻”理念的探索. 第十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257-260.

[3] 孟万金.区域“幸福教育”战略规划蓝图[J]. 中国特殊教育,2012(1)97.

[4] 沈阳市沈北新区道义街道北苑社区 幸福教育进社区 “伴邻”“暖邻”一家亲[J]. 辽宁教育,2023(2)12-14.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