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及优化策略

摘要 【摘要】摘要:初中历史是学生初步接触系统化历史知识概念、思考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演变历程、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精神与民族情感的重要课程,其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能够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发展历程,为学生后续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有效性,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素养,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进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但现阶段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教师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DOI
作者于友华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1期
出版日期2023-04-03(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及优化策略

于友华

重庆市丰都县融智学校

摘要:初中历史是学生初步接触系统化历史知识概念、思考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演变历程、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精神与民族情感的重要课程,其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能够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发展历程,为学生后续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有效性,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素养,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进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但现阶段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教师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教学有效性
  在新课改的驱动下,初中历史课程不仅需要传授学生历史知识,同时要引导学生善于运用课程知识思考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需充分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重视课堂教学有效性。基于此,本文将结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如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等,提出相应的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以期促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针对初中历史教学,教师对于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核心素养已经十分认可,也是当今每一位初中历史教师一直秉承的教学核心之一,但是纵观教学结果,教育目标的实现却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究其原因在于很多教师将更多的教学时间与精力放在历史知识记忆以及反复记忆上面,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适应信息基本能力的培养关注极少,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不多,学生之间对于历史问题的探讨机会十分有限,学生的收获仅仅停留在基础知识记忆以及历史知识的反复记忆的浅层能力培养上面,对于思考、辨析、陈述、推理以及应用等高阶能力没有给予更多关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忽视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呈现出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缺乏主观能动性。一方面,部分教师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吸收,这便使得部分学生在历史课堂中参与感较低,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另一方面,部分教师过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在课程过程中出现自由散漫的情况,反而不利于学生进行课程知识的吸收,影响到后续的教学进度,使教学质量下降,未实现历史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二、新课改下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合理利用小组合作探究模式
  现阶段,部分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并未重视互动环节,未能充分发挥师生互动教学环节应有的价值。一方面,部分教师缺乏对师生互动环节的深刻认识,在实际的互动过程中,互动主体的地位并不平等,教师在设计互动问题时,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因此导致学生充分发挥其创新作用;另外部分教师更注重自身的主体地位,因此若是学生未按照教师思路或预想答案进行回答,则会面临被打断的可能,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互动环节的流畅性。另一方面,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互动机会并不均等,学生并不具备选择互动问题的条件,而部分教师在进行互动时选择的学生却是有倾向性的,这便导致部分学生并未充分感受到互动的乐趣,影响到互动环节的落实。小组合作探究模式能够有效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效率,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具体来说,教师在采取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之前,需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等相关信息,保证小组间实力均衡,能够实现合理配合;在确定小组模式之后,教师要为学生确定合作学习的目标,使学生目标明确,能够全员共进;之后,教师可鼓励小组成员采取多样化的交流模式,如探究讨论式,小组辩论式等,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创设科学有效的教学情境
  现阶段,部分教师并未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改革,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一方面,部分教师未转变教学观念,不愿改变教学方法,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可以实现“拿来就用”,既方便又简单,不需要教师进行额外的备课,不需花费额外时间,因此部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而不重视教学创新和改革。另一方面,受教师自身知识面、自身专业素质的影响,部分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够进行深入的解答和延伸,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课堂的教学效果以及教师的教学主动性,使得学生未能充分吸收相关的历史知识,未能充分发挥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科学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够实现教导学生和传授知识的目标,能够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故事性和趣味性特点。具体来说,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前,需联系生活实际,以学生感兴趣的日常生活为出发点,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情境当中;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假设设问法,直接设问法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在利用情境教学法时,教师可采用角色扮演,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等方法将历史知识更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提高学生的参与感。
  (三)创建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
  多元化的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不足,有利于学生进行反思,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教师在进行评价时需充分考虑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保障评价内容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来说,教师的评价体系可包括课堂上的即时性评价、课后的作业评价、期末成绩总评等,通过不同时期的教学评价,能够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进步,有利于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注重评价的多元性,评价内容不仅要包括学生的历史成绩,还应当包括学生的平时表现、具体进步等,同时评价的主体也应打破传统教师评价的束缚,可采用学生自评、互评等多样性的方法,以帮助学生了解自身不足,促进学生进行教学反思,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驱动下,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需要教师充分审视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工作在当下历史教学中的开展可能性,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课堂教学情况,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通过多样性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平娥. 初中历史兴趣课堂的构建研究[J]. 中国新通信,2022,24(22):206-208.

[2]张立新,阳仲国. 巧用对联激活初中历史课堂教学[J]. 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2,(10):71.

[3]闫长虹. 初中历史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 品位·经典,2022,(11):157-159.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