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生物学教学中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吴庆祝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首峰中学
摘要: 生物学教材中插图量很大,有许多图片或者反映某一生物学事实,或者是展示某一生物体结构,或者是展示某一生物学过程等等。要准确把握图形所提供的各种信息,引导学生读图,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读图能力是指学生通过观察阅读等对插图所蕴含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能力。在现行的新课程初中生物教材中,每一册书都有大量的插图,这是生物学科的特点,插图反映了生物结构功能或原理或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知识。通过读图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表达和思维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多数图形学生都应该在有印象的情况下才能分析,对学生来说这又很难,下面就是我在帮助学生记图方面的一些做法,供大家参考。
为了让学生能快速记图,理解知识点。首先我把七年级和八年级四本书的所有重点图的页数写在纸上印发给学生上课备用。我引导学生采用如下六种方法记图:1、看图读图法2、实物读图法3、绘图读图法4、模型读图法5、手势比喻读图法6、填图。根据不同图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
所有的重点图都可以采用第一种方法记忆。第二种方法实物记忆法,我拿出显微镜结构图和鸡卵结构图引导学生记忆。在大屏幕上打出两个结构图,两个学生一组用显微镜实物和鸡卵实物记图,并讨论对这两个图出作答题。通过思考如何出题,学会必然会对该图的知识点加以记忆,而且印象深刻。学生出题主要集中在显微镜各部件的作用和鸡卵各部分的功能。第三种方法是绘图读图法,我选取了两个比较适宜用这种方法的图,动植物细胞结构图和关节结构图。教师首先在黑板上板画两幅图,引导学生边画边记,按层次画按层次记忆。鼓励每个学生自己在纸上画,不要求多么美观,只要求层次结构对,并在纸上标出各结构名称。找几位同学到前面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根据自己的图为学生出一道题。达到了既记住了结构名称又记住了相应的知识点。第四种方法是模型记图法,根据学校实验室的情况,我选用了心脏和桃花模型帮助学生记忆这两个图。因为学校实验室模型数量有限,不能每人手中都有一个。所以把学生分组,每四位同学研究一个模型,让四位同学去随意拆卸模型,互考互问,最终达到耳熟能详。每组再派代表带模型到台前展示,下面的学生再出与这个模型有关的题考查他的作答能力。第五种方法手势比喻读图法,结合平时教学的经验,我选取了三种血管关系示意图和肾脏结构示意图。三种血管关系示意图采用双手记忆法,两手十指相对,血液由左手流向右手,左手臂为动脉,右手臂为静脉,十指相对为毛细血管。肾脏结构图除用手势之外,还借助毛线团帮助记忆。采用单手记忆法,手握毛线团,伸出毛线团的两端,一段游离,一端缠绕在胳膊上。手代表肾小囊,毛线团代表肾小球,游离的毛线团的一端表示入球小动脉,缠绕在胳膊上的一端为出球小动脉发出的毛细血管,胳膊代表肾小管。这样比较形象的记忆了两个图。可以两个同学一组互相考,互相问。学生兴趣浓厚,达到了预想的效果。第六是填图,这方面主要培养学生识别和动手能力。在读懂图解的基础上,填写图中的名称和说明,填写过程既要动手又要动脑,以利于克服学生存在的“眼高手低”的弱点。对于生物课本中的重要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生态等图都要让学生填写,如:光合作用过程图解、动植物细胞亚显微镜结构示意图、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图解等等。具体做法可在上课前将空白图印制好,或对课本上的原版图稍作变动或作较大的改动后印刷好,作为课内练习或课外作业发给学生填写。要求做到填写正确,字迹清楚。这样做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根据不同类型的的插图,采用不同的解题分析指导方法,以下就是我的一些指导做法。
遇到图题,脑海里有了各类图形的记忆基础,遇到读图题就不会无从下手了,首先是读图,只有在充分“读图”的基础上,才能“作出解答”,我把生物读图题进行了简单分类,针对不同的插图类型,采取不同的解题指导。
1、指导学生观察“生物结构,组成和功能”类型的插图
“生物结构,组成和功能”类型的插图,在课本中出现的是最多的,比如七年级下册涉及各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插图特别多,如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呼吸系统的组成,心脏的结构,眼睛和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肾脏的内部结构等,这类型的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人体各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观察这类型的图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插图的名称,观察目的是什么,从插图里获取什么信息,然后指导学生观察插图的方法。如观察插图要有顺序的,要抓住插图的主要信息,不要给无关紧要的画面所吸引,从而忽略最重要的信息。延后设计恰当的看图需要完成任务,让学生边观察边完成任务,这样才达到读图获取信息的效果。例如观察“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及“小肠结构”图时,首先引导学生学会看图的原则和方法: 第一,分清基本结构和特有结构。例如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这些词的特点很明显,都有“细胞”二字,然后根据顺序再加一个字。其他为特有结构,如液泡、叶绿体等。 第二,观察时要有顺序,即由上到下、由表及里、由基本到个别等。例如在确认植物细胞基本结构时,就可以按照由表及里、由基本到个别的顺序进行观察和记忆。因此,通常习惯地说“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第三,对图中的标线所指的位置一定要看清楚、记准确。其次,遵循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对一些特殊结构或重要结构一定要与其功能对应上。这些往往是互为考查的内容以及应用解释。
2、引导学生分析反映“生物生理过程”类型的图
对于生理过程图,要注意流程的顺序和方向以及对应的结构。这种类型的图比起观察生物结构、组成和功能的图来说难度要大很多。“生物生理过程”类型的图是静态图却反映生物体内各种动态过程,静态图不利于学生理解动态的过程,因此像这类型的图,必须借助PPT或模型或视频让学生看到动态的过程,才能帮助学生分析理解和掌握知识。比如血液循环途径模式图,如果只是让学生观察静态的图片,学生很难了解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及其协同的关系。这时就要播放血液循环的录像或动画形式的PPT,让学生从整体把握血液循环的过程,然后再让学生展开想象,可以把血液循环假设为输货物的过程,一辆货车载满货物从(左心室)出发通过不同的站点和道路到达最终目的地(如右心室)。通过类比学生可能容易理解,同时给出问题,让他们进行分析填写,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这种类型的插图,教材里也很多如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心脏工作示意图,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膈肌的运动,血液与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等等。
3、引导学生解释“生物的遗传图解”类型的图
在八年级下册教材《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一章里九涉及到一些这类的插图,如生殖过程中基因的传递图解,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生男生女图解等图。本身就留有空给学生填写,在填写之前一定要让学生观察整幅图的反映的是什么过程,在这过程中,染色体、基因是如何变化的。让学生分析《人的性别遗传》的“生男生女图解”时,可以提问:父亲,母亲的性染色体如何来表示,看图再猜测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否均等。通过学生推测填图,分析从而知道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均等的。
初中阶段对学生认识生物的遗传图谱要求并不高,但是作为生物学上非常重要的内容,在教学中适当增加“生物的遗传图解”是非常必要的。在八年级下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时,课本只有“基因组成与性状的关系”图,没有遗传图解,那么学生对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所研究的遗传规律就不能很好的理解,教师可以在课本图示的基础上增加遗传图解,让学生进行分析,从而掌握孟德尔的实验。
4、引导学生分析“各类统计图”类型的图
以上三种图都是比较直观的,感性的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获取知识。还有一种图就是统计图比较抽象,如曲线图,是一种用曲线表示数据的统计图,直观地反映事物在空间或时间的变化,以及不同物质间量的差异。这类图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八年级上册《人的发育》中要通过学生分析“男女身高生长速度曲线图”掌握青春期身体上的变化特征。首先要指导学生了解曲线横坐标,纵坐标表示什么,里面的曲线表示什么,从图中可以读出什么信息,然后根据图设计问题,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总之,读图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读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