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化学习构建幼儿户外游戏课程的行与思

摘要 【摘要】
DOI
作者倪天美
出处《中国教师》2023年11月第21期
关键词
出版日期2023-11-12(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基于项目化学习构建幼儿户外游戏课程的行与思

倪天美

      绍兴市柯桥区浙光幼儿园      

浙光幼儿园2022年秋季学期搬入新建园,园舍环境、设施设备均趋全省一流,这为幼儿园高水平办园、快速提质提供了物质保障,它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幼儿的户外游戏资源和空间。幼儿园要致力于提升幼儿园的内涵品质,在新的时代要求面前,需要以富于个性的园所文化、充满朝气的师生成长、独具匠心的园本课程特色“清润”文化体验课程来推动幼儿园不断发展。幼儿园根据园本资源打造“清润”游戏场,它包括了户外和室内游戏场两个空间场地。现笔者主要是从户外游戏场的角度来梳理。目前幼儿户外游戏情况也存在一些问题,给我们老师也带来了挑战。

问题一:幼儿“走马观花”,游戏不够深入

我们发现,有些班级老师虽然为幼儿提供了三种以上的器械,但是幼儿游戏时往往出现“玩了一会儿又放下了”“不停地更换器械”“领了器械放在一边并没有玩起来”……这种走马观花似的现状,可以发现孩子们的游戏质量不高,游戏情景不够生动,也很少看到幼儿的深度学习。

问题二:教师“放任自由”,游戏难以推进

在一些幼儿户外游戏中,幼儿即使在游戏中遇见了难题,他们也并没有经过同伴合作交流或者请教老师等办法,而我们一些老师也出于“不要过多干预孩子游戏”,对幼儿游戏过于放任自由,在游戏结束后的交流反馈中也就没有抓住有价值的点进行展开,错过了游戏推进的最佳时机。

问题三:游戏“重复无序”,课程生发稀缺

一些老师每天重复着前几天的游戏,孩子们带到户外游戏时,表面上开心热闹,却是重复着原来的游戏玩法,对于孩子的游戏课程开发缺少专业的敏锐性。

解决以上问题,我们认为“项目化学习”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与传统的教师指导下的“学习”与“探索”相比,项目化学习状态下的学习者经历的过程不再是执着于一个显性结果或现象的过程,而是指向合作、专注、好奇等自身独有的学习品质的驱动型探究过程。此过程覆盖驱动型问题情境、现实具体事物、客观逻辑思维等多种条件,需要学习者在循环比较、发现、探究、思考、核查、讨论、实验、观察等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分析并验证观点,解决问题并拓展思路形成新的问题等。它势必会推动幼儿户外游戏不断深入,从而有可能生发有意思的游戏课程。

 

一、基于项目化学习,打造一体化的游戏环境,为游戏课程生发搭建骨架

将环境创设的起点、落点定位于“幼儿”和“幼儿的发展”上,通过“园级顶层设计统整→年级研讨确定主题”的策略,因地制宜,最大化利用空间环境,适宜规化户外游戏区域,为项目化学习的实施奠定基础,也提高游戏课程的生发的可能性。 具体做法为:

1.园级整体规划。有园长室和幼儿园保教中心把控环境创设走向,负责完成全园户外游戏环境创设的规划与组织实施,统整全园户外游戏场主题及此游戏材料投放,定期调整完善各游戏区创建规划,聚焦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难点和问题进行整体调度,在游戏形态上确保有框架、统一性。

2.年级确定主题。 各年级围绕幼儿年龄特征开展小组、交叉研讨,创设主题 ,逐步形成各自特点:小班注重整体化,以家为重心、以爱为主线进行创设;中班凸显个性化,以幼儿兴趣爱好或教师特长为主进行创设;大班彰显自主化,将游戏区创设的权利交还给幼儿,引导其自主创设。同时,主张一区多用”“区域互动;绘制游戏规划图,明确区域界线,突出半封闭模式;按图创设游戏区,根据实情随时调整;为游戏区命名,倡导与幼儿、家长共同命名;建立游戏制度,师幼共同制定规章制度。

二、基于项目化学习,投放一体化的游戏材料为游戏课程生发注入血液

丰富的游戏材料是课程生成与发展的有力助推器,游戏材料一体化构建的要点有:

1.材料投放遵循多种原则。 操作性:让幼儿拿到材料就可以想到怎么玩层次性:针对幼儿年龄、发展水平的层次和材料本身的层次而言;启发性:指材料内部应有一定结构,隐含一些线索引导幼儿操作;针对性:针对不同年龄幼儿投放不同材料;安全性:确保材料无毒、无害、无污染,做到清洁卫生。

2.材料收集关注幼儿需求。 收集幼儿感兴趣的游戏玩法,和幼儿共同讨论“在什么区域玩什么”,制定游戏计划 再通过调查幼儿需求形成材料投放预设表,然后集中收集、采买,统一分配。

3.材料创制追求价值发展。 材料的价值定位于有可玩性,幼儿喜欢玩;材料价值的实现定位于一物多变,百玩不厌;材料价值的升华定位于:丰富的玩耍,让制作过程也蕴含教育契机;材料价值的再升华定位于充分卷入家长,让幼儿从家庭到幼儿园全过程地游戏。

三、以项目化学习为研训专题,明确项目活动的实施路径,提升教师户外游戏组织的实践能力

了解项目化学习,结合本园园本课程建设实际,挖掘可融入的户外游戏课程资源。在这期间,首先要进行教师专业培训,让老师们明白什么是项目化学习。其次,在了解项目化学习的基础上,调查幼儿园目前的状况与问题,分析问题原因,制定实施计划。搭建丰富的培训平台和机会,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游戏故事分享会”、“游戏课程沙龙”多种形式结合的培训模式,让一部分老师先成长起来,带动更多的老师有效开展项目化学习。通过项目化学习的游戏故事分享、课程故事分享,不断丰富实践经验,培养一批有能力的项目化实施骨干教师,带动我园幼儿户外游戏的质量提升。

四、“教”“研”一体,以“研”促“教”,提升幼儿户外游戏的整体质量

年级组内成立户外游戏课程实践研修小组,定期开展“户外游戏观摩”,带着问题看现场,通过“找茬”,聚焦问题,探究项目化学习下的幼儿游戏课程的“三个更加”:即游戏课程更加科学有质量;学习方式更加融合有深入;游戏支持更加放手有策略。最终实现教师对户外游戏实施项目化学习具有专业敏锐性,能通过现象看本质问题,正确筛选适宜的驱动性问题,支持推动幼儿游戏深入发展。以“STEM领域合作小组”为抓手,聚焦年级组共性问题,展开专题研讨,探究基于项目化学习下的幼儿户外游戏课程的实施路径优化策略。

基于游戏是幼儿的学习方式,幼儿园需保证每天两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户外游戏是园本课程实施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而项目化学习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教学方式,两者融合可以很好推进“清润”文化体验课程建设。我们基于项目化活动构建幼儿户外游戏课程,通过游戏生发更多班本课程,践行“儿童是课程的中心”“请丽朗润,和谐发展”的办园理念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