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声训练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探究

摘要 【摘要】摘要: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它是通过音高、节奏、音色等各个要素的变化,形成的一门精彩纷呈的艺术门类。而声乐作为音乐艺术中一项伟大的艺术工程,是通过人体发声器官来演唱出富有美感的声音。因此在演唱歌曲之前,有规律,有步骤的进行发声练习,是表现音乐艺术美感的必要条件。发声练习既可以使声音所需要的各种技术环节得到训练,又能增强演唱时对音乐表现的控制力,使演唱者能够声情并茂地歌唱。本文就小学音乐教学中发声训练作了深入的分析,以期培养学生的发声技能,让学生的声音变得纯净、柔美、有爆发力,激发了学生的审美力和想象力。
DOI
作者张晓敏
出处《中小学教育》2023年1月第1期
出版日期2023-04-04(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发声训练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探究

张晓敏

吉林省敦化市官地镇中心小学校133700

摘要: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它是通过音高、节奏、音色等各个要素的变化,形成的一门精彩纷呈的艺术门类。而声乐作为音乐艺术中一项伟大的艺术工程,是通过人体发声器官来演唱出富有美感的声音。因此在演唱歌曲之前,有规律,有步骤的进行发声练习,是表现音乐艺术美感的必要条件。发声练习既可以使声音所需要的各种技术环节得到训练,又能增强演唱时对音乐表现的控制力,使演唱者能够声情并茂地歌唱。本文就小学音乐教学中发声训练作了深入的分析,以期培养学生的发声技能,让学生的声音变得纯净、柔美、有爆发力,激发了学生的审美力和想象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发声训练; 教学策略

引言:音乐学科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仅仅应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则其难以形成对于复杂乐理知识的有效理解和掌握,甚至可能因产生畏难情绪而失去音乐学习积极性。针对这一状况,教师应注意在音乐课堂中引人具有生活气息的内容,巧妙地借助生活化的素材设计趣味发声训练,推动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深化关于知识的理解,进而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

一、创设生动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呼吸发声训练

在当今的教育中,倡导快乐的学习,实施“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而情景教学恰恰可以实现“乐学”。《新课程标准》本着“以人为本,回归生活,立足发展性”的教育思想,极大地丰富了“情境”的内涵,并对“情境”的创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由此,“情境”的创设也就成了“新课改”中的热点问题。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情境,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参与发声训练的兴趣,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小学音乐课上,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缓吸缓呼训练时,可以创设生动的情境:“当春日来临,艳阳高照,花园里百花争先盛开,让我们深呼吸,将芬芳藏于腹中,稍作停留,然后再徐徐吐出。”运用语言创造情境,让孩子们在美好的自然中畅游、呼吸,合情合意。在做缓吸急呼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引入如下情境:“过生日了,妈妈买来的蛋糕插上蜡烛,让我们深吸一口气,许一个愿望,然后集中气息把这些蜡烛吹来吧。”学生们本来就对过生日很感兴趣,所以,该方式立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主动参与到呼吸练习中来。在进行渐强减弱呼吸、发声训练时,教师还可以创造:“一列火车从远处缓缓驶来,然后慢慢驶去远方”的情境,让学生在深呼吸之后,通过“wu”的发音,来体验表现渐强又减弱的发声练习。总之,教师创设的这些情境,都是在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中感受过的,因此,他们很容易就进入了情景之中,并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才可以很好地带动学生主动参与到呼吸发声训练中,找到呼吸状态,并根据教师的手势来进行呼吸训练。恰当地创设课堂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获得优良的学习体验,加深学习印象,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实行分层教学,科学组织发声训练

1-3年级的学生很难达到发声方法的领悟力,应多强调以审美为主,演唱时不用过多的追求声音的质量,但需要培养起科学发声的习惯,比如,气息训练,小狗吐舌头、发音“嘶”,对气息的延长和短促进行控制训练。气息训练也是贯穿于科学发声方法的非常关键的训练,加上肢体动作及心理的暗示,帮助解决演唱歌曲时的疑难问题,比如用科尔文手势唱音阶,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力,建立音高的概念,对于建立正确的音准起到很大的帮助,另外,小学低段的学生模仿力极为旺盛,教师的亲身示范也是十分关键,因为发声训练的不充分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低段的学生来说,以琴带声是很好的帮助学生找到歌唱状态的选择,这也对教师的专业素养上有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4-6年级的学生,有了前期科学发声方法的实践基础,随着高段唱歌课音乐内涵及曲目难度的增加,在坚持以基础发声训练为主的同时,更加要观察学生的歌唱状态,避免因为发声训练的不到位,在演唱高音时撕扯喉咙,用嗓过度,造成声带疲劳,因此,对于高段学生的歌唱,除了要坚持基础发声训练,还要特别注意学生心理的变化,不敢唱、音量小、气息支撑不够以及音高不够等问题,都要考虑是否受心理的影响,对于单纯的因科学的发声方法训练不足而产生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有针对性的解决发声问题,轻声高位,训练真假声的转换运用,例如:跳音的轻声训练;增强腹部的力量,推动气息流动,可以通过低声区跳音训练;把腔体打开,例如:想象嘴里含了口水的状态等。

三、在课堂中运用一些发声小技巧帮助学生学习

在音乐课堂的教学中发声训练其实它具有很多的技巧性。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一些有趣的发声技巧。通过趣味性的发声技巧训练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发声水平。

例如:歌唱的发声位置在声带处。为了更加迅速的感觉到它,音乐老师可以用咽口水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可以很快的找到发音点,但是真正的歌唱,一定要让学生喉咙放开,否则会让学生误入歧途,会让声音变得挤、卡。正确的发声位置在喉咙以下,衣服的第二颗纽扣处。另外,为了使小学生准确的发出美妙的音色,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调整喉结与声带的发音机能,并将它与“第二颗纽扣”的声音连接起来歌唱。此外,教师要让小学生找到声音的具体发声位置,注意声音不要挤,练习“啊”音,来具体的感觉喉头的位置。在对学生进行发声技巧指导的时候教师除了在对技巧进行理论讲解之外,也可以进行自身的实践,也可以在实践当中加入一些有趣的活动。通过各种各样趣味性的发声技巧,教师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从而也能够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歌唱水平以及发声的能力。

总而言之,声音训练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演唱技能,更好地表现歌曲。在唱歌教学中,一定要针对歌曲表现的需要对学生的演唱提出具体要求,如何运用气息,如何表达情感,采取何种声音演唱等,在表现中逐步积累演唱经验,提高演唱表现技能。

参考文献:

[1]唐青松. 基于发声训练的小学音乐教学设计探析[J]. 新教育(海南), 2022(11):2.

[2]陈光锐. 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进行发声练习[J].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2):74-75.

[3]唐傢钰. 关于趣味发声练习在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的应用[J]. 好日子, 2022(4):0046-0048.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