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魏自永
云南省广南县南屏镇中心小学
摘要:小学数学新课标强调,通过数学学习要能使学生掌握适应未来工作、生活所需要的基本数学知识与技能,熟悉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能够利用数学知识与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应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结合,从实际生活出发,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提高课堂的活跃度,使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从根本上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本文首先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手段的推动性意义,并以此提出了具体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应用策略
引言:
长期以来,由于数学科目自身的性质,一些教师认为新型的教学理念与数学教学不相适应[1]。从学生角度来看,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不易理解、不够灵活、缺乏弹性,也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生活化教学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关联性,用更加贴近生活的方式,让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有效训练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从而达到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提升的目的。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学生的性格特征为切入点,在教学中引入生活化的元素,让数学知识回归生活。学生可以借助已有的生活与理论知识体系,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将其转化为抽象思维,使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有所提高。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意义
(一)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不仅在于理论知识的教学,还需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活相关知识,从生活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从而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数学这一学科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再加上小学生的自制力比较差,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枯燥的数学教学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而开展生活化数学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使其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带来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数学教学质量[2]。
(二)增强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模式的形成。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有很多,学生需要在生活中正确应用所学知识,如买东西计算零钱、计算时间等。可以说,数学教学生活化对学生看待生活的角度有很大的影响。同时,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促进学生思维模式的转变,从而帮助学生更加全面、正确地认识数学知识,使其用数学的思维和视角看待和分析生活问题,加深对课本上所学知识的理解,进而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丰富小学数学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课本上的内容虽然很多来源于生活,但是存在一定的不足,即一些内容偏理论化。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比较差,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些枯燥的内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学校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上应该有所调整,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学生的兴趣。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是将小学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实际生活的例子来呈现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这可以使数学学习更加有趣,丰富数学教学内容,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策略
(一)真正树立生活化教学理念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需要教师真正树立起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有了生活化教学理念做指导,才能促使教师自觉利用生活化的方式开展教学。一是真正树立生活化教学理念。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来开展教学的理念,积极丰富自身的生活化教学理论和实践技能,才能为数学生活化教学奠定基础。二是全面了解学情,自觉践行生活化教学理念。要开展好数学生活化教学,需要教师对学生的生活化经验、学生对生活中感兴趣的事情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在此基础上依据学情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或开展生活化教学,才能有效激发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的兴趣[3]。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课前,教师可安排学生预习任务:让学生在父母的帮助下调查哪个电影院能容纳一年级全体学生,该电影院能容纳多少人。看电影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能激发学生调查兴趣,同时学生还没有学过100以内的数,在调查中会遇到问题,这样在教学时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可提高学习兴趣,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二)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
小学生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等存在明显不足。同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节,教师仅仅关注数学知识,并未同生活形成紧密联系,而数学知识,存在逻辑性、抽象性的基本特点,对此,学生学习理解难以保证足够深入透彻,以至于学习效率因此受到影响。面对此种情况,教师务必提高重视程度,对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等作出转变革新,需重点关注现实生活,积极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促使数学教学环境能由此实现优化和革新,帮助学生能对知识形成更加深入的学习理解,能对所学知识在生活中加以灵活运用。如此,在适宜的生活化教学情境下,学生也会对数学学习表现出充足兴趣,完成对知识的内化理解,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以“混合运算”为例,课堂教学环节,教师需重视紧密联系现实生活,以此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如“小花去文具店购买学习用品,购买了1把尺子,2个铅笔,尺子价格为5元,铅笔价格为2元,小花总共花费多少钱?”这一情境同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对此十分熟悉,能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并对问题展开分析思考和有效解决,充分展示出良好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其学习效率得以有效提高。
(三)安排生活化数学课后作业
数学作业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作业练习能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要体现生活化教学特点,需要教师在安排课后作业时充分考虑与生活内容的融合。一是安排生活化的作业。可根据教材课后练习题为学生安排生活化的作业题目,或是将教材题目重新设计,加入生活化的内容,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作业练习兴趣。还可以安排一些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类的作业。
例如,学习了“认识钟表”后,可让学生与家长动手剪纸做一个钟表图形,然后让学生亲自操作钟表指针的转动来认识钟表,在学习了“位置”后,让学生在课后到社区感受家、学校等具体方位,并让学生谈辨别方位的体会等,都能较好地体现生活化的内容。二是安排分层化的作业。由于每个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兴趣等方面存在差异性,为了提升全班所有学生的数学成绩,教师应安排分层化的作业,设计不同难度、不同类型的生活化作业,让学生根据能力和兴趣选择作业,就能够促进所有学生对数学作业的练习兴趣,从而有效达到作业练习目的。
结束语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理念受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的关注和认可,并且逐渐被应用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将生活化教学理念融入日常教学,采取有效措施创新教学形式,不断提高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祁英兰.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究[J].新课程(上),2019(10):65.
[2]黄生琴.再谈如何构建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J].新课程(上),2019(10):31.
[3]聂峰.浅析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J].新课程(小学),2019(1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