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作业设计探究
来丽红
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岭南小学056003
摘要: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英语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这一政策旨在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的提升。对于小学英语而言,这意味着需要重新审视并优化作业设计,以确保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仍能有效提升其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单元整体作业设计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策略,强调作业的连贯性、实践性和趣味性,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它要求教师以单元为主题,统筹规划作业内容,使之与课堂教学紧密衔接,既巩固课堂所学,又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其学习兴趣。因此,探究“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作业设计,对于推动小学英语教育改革,实现高效减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深入地探讨了如何在遵循“双减”政策精神的基础上,创新小学英语作业设计模式,以期为小学英语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双减;小学英语;单元整体;作业设计
一、紧扣主题意义,创新作业设计,践行“双减”理念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小学英语作业设计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为了更好地践行这一理念,作业设计应注重质量而非数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非单一的成绩提升。以冀教版六年级上册Unit 3 “Winter in Canada”为例,该单元主要是围绕加拿大冬季的生活和活动展开,通过学习这一单元,学生可以了解到加拿大的冬季气候、适宜的服装以及各种冬季运动和活动。这一单元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如Li Ming在加拿大的冬季经历,生动地介绍了四季的气候特点、服装选择以及相应的户外活动,如滑雪、滑冰等。
因此,作业设计应紧扣“加拿大冬季生活与活动”这一主题,旨在帮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巩固课堂所学的词汇和句型,同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创新作业形式,如制作冬季活动海报、进行异国季节对比研究、设计季节主题宣传项目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英语,感受英语的魅力,并减轻他们的学业负担。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如通过观察本地的冬季天气和景色来学习英语描述性语言,这样既能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又能增长他们的见识,拓宽视野,从而实现“双减”理念下的全面发展。
二、构建真实语境,作业形式多样化,实现“双减”目标
1.实践型作业:亲身体验,深化理解
实践型作业旨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理解和记忆。例如,在“Seasons”一课中,针对“Different clothes for different seasons”这一板块,教师可以设计一项实践性作业,让学生观察本地四季的天气变化,并设计一套适合每个季节的服装搭配方案。学生需要搜集不同季节的服装图片,用英语描述选择这些服装的理由,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生活,还能促使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新词汇,如“put on”和“take off”,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通过课堂展示,学生还能锻炼口语表达和公众演讲能力。
2.探究型作业:深入研究,拓宽视野
除了实践型作业,探究型作业也是一种有效的作业形式。它要求学生针对某一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例如,“加拿大冬季节日探究”作业,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加拿大冬季节日进行深入研究,了解该节日的起源、习俗、庆祝方式等,并制作一份详细的研究报告。这项作业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还能让他们更加了解加拿大的文化和传统,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
3.合作型作业:团队协作,共同进步
合作型作业则强调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重要性。例如,“季节主题宣传海报制作”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设计一张宣传海报来展示他们对某一季节的理解和感受。这项作业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还能让他们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4.拓展型作业:挑战自我,拓宽知识面
此外,拓展型作业也是实现“双减”目标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作业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例如,“异国季节对比”作业让学生比较加拿大和中国在某一季节的不同之处,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还能让他们更加珍惜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多样性。
5.分层型作业:因材施教,促进全面发展
分层型作业是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需求设计的作业。在“Winter in Canada”单元中,教师可以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如基础词汇练习、句型转换、篇章阅读等,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这种作业形式能够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分层作业还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他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
三、优化作业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助力“双减”成效
作业评价是作业设计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双减”目标的关键。为了优化作业评价,教师需要注重评价的多元性、过程性和激励性。在多元性评价方面,除了传统的师评外,还可以引入自评和互评等评价方式。例如,在“季节主题宣传海报制作”作业中,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设计过程中的得失;然后小组内进行互评,学习他人的优点;最后由教师给出专业评价和建议。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自己的作业完成情况,明确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在过程性评价方面,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通过对学生作业过程的关注和评价,教师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发展和进步情况,从而为他们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指导,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成效的提升。
在激励性评价方面,教师需要注重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例如,在批改学生作业时,教师可以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来评价学生的作业,如“You did a great job!”“You've made significant progress!”“ Excellent work, keep it up!”等。这样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进步是被认可和欣赏的。这样的激励性评价能够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
总之,优化作业评价是实现“双减”目标的重要保障。通过多元性、过程性和激励性的评价方式,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小学英语作业设计应不断创新和优化,以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孙薇.“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作业设计探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4,43(07):127-129.
[2]张小艳.“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单元整体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J].中学生英语,2024,(10):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