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劳动与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郎珏
浦江县岩头镇中心小学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有序推进的教育背景之下,以构建小学劳动与技术高效课堂为基础,激发学生劳动兴趣、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逐渐引起了广大任课教师的重视。劳动与技术课程旨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劳动过程中来,在劳动中锻炼自身的自理能力与自立能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课改背景下,本文围绕着生本观念的强化、信息技术的利用、评价体系的构建等展开阐述,希望对小学劳动与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提供有益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劳动与技术;高效课堂;生本观念;信息技术
在以往的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秉承的教学理念较为滞后,在无形中影响了学生劳动积极性的调动,致使劳动课堂枯燥乏味、无趣死板,不利于学生劳动主体性的确立与主动性的发挥。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教师应当深入探析新课改以来的劳动与技术教学目标,统筹实践性、综合性、创作性的学科特点,引导学生在劳动中实现自我价值,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劳动带来的快乐与收获。
一、强化生本观念,培养学生自主劳动意识
在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过程中构建高效课堂,有赖于生本观念的强化,在此基础上有利于凸显学生的劳动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劳动过程中的主人,在面对不同的劳动项目时,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深入探析,并以实践的方式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自主劳动意识。基于此,教师应当以生本观念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教师则做好巡视、观察、指导工作,为学生提供科学的方法论建议,推动学生劳动技能的掌握、劳动水平的提高。
例如,在学习“烤土豆”时,我首先为学生做了趣味的导入,即“土豆是常见的蔬菜,思考一下,土豆的做法有哪些呢?”学生思考之后回答道:“可以拌土豆丝、炒土豆片、炸薯条,还可以烤土豆。”学生的回答中刚好契合烤土豆的主题,以此为切入点,我向学生强调了在劳动课程中亲力亲为、自主探究的重要性,在学生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围绕着“认识烤箱”“了解土豆烘焙时间”“切土豆的技巧”“土豆如何去皮”等要素,引导学生进行了强化记忆,并且结合理论知识在生活中进行实践,使学生完成了从认识到实践、再从实践到深化认识的目标。
二、利用信息技术,直观呈现劳动教学内容
随着网络视听资源的广泛应用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多媒体可视化劳动教学为代表的新型教学方法,在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过程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其具有可视化、动态化、多元化的突出优势,可以将教材中具有画面感、直观性的内容,采用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方式呈现出来,促进学生多重感官的调动,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提供事半功倍的助益。基于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声情并茂、视听结合、情景交融、动静相宜等特点,为学生打造内容丰富、多元动态的高效课堂。
例如,在学习“制作七巧板”时,我首先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设备的图文结合优势,为学生展示了若干幅由七巧板组合而成的图案,如“一帆风顺”“鲳鳊鱼”等,学生的视觉感官与听觉感官调动了起来,感觉到眼前一亮。之后我采用文字阐述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了传统七巧板的演变发展史,由此学生知道了七巧板可以氛围“方式七巧板、燕式七巧板、蝶式七巧板”。之后则以现代智力七巧板为参考,利用多媒体幻灯片为学生呈现了直观的构图步骤,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分析结构、概括特征、动手实践的方式,逐步完成了七巧板的拼图,产生了不错的学习效果。
三、优化评价体系,切实提振学生劳动信心
劳动评价体系的优化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劳动过程中的闪光点与不足之处有较为客观的了解,还可以在评价当中产生汲取智慧与经验,进一步提振学生的劳动自信心。基于此,教师可以着力构建以学生自评为基础、以互相评价为补充、以教师总评为兜底的三位一体的劳动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善于观察、发现、总结、整理,为学生劳动能力的提高提供强劲的推动力量。
例如,在学习“行业能手我敬佩”时,我首先沿用多媒体劳动教学的策略,为学生展示了不同行业的能手,包括教育行业、医护行业、法律行业、工程行业、农业行业等等,让学生的知识视野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之后以农业行业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进行了解,由此使学生对袁隆平的突出贡献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也意识到了只有劳动才能够丰衣足食,促进了学生正确劳动观的树立。之后我则学生通过自主评价、互相评价的方式,对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进行交流,吸收、借鉴、归纳、总结学习方法与劳动技巧,最后我针对学生反馈的问题进行了集中讲解与答疑解惑,让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更好的发挥了构建高效课堂的作用。
总而言之,小学劳动与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另一方面则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使学生多角度、深层次、全方位的掌握劳动技巧,并将之应用到实际生活的劳动当中去,完成学以致用意识的培养与知识迁移能力的增强。有鉴于此,教师应当以新课改为导向、以现代化的劳动教学模式为抓手,引导学生在高度参与感、代入感、获得感的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堂上,实现劳动技能的掌握、劳动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星波.有效延展 魅力课堂——浅谈小学劳动与技术高效课堂教学策略[J].文理导航(中旬),2021(03)
[2]黄婷.劳动塑心灵,技术显个性——浅谈小学劳动与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