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摘要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全球性的焦点问题。环境教育作为培养公民环境意识、提高环境保护能力的重要途径,已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而小学语文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学生获取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关键环节,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阶段。因此,将环境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既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环境意识,又能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将从环境教育的内涵、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以及环境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DOI
作者邹良爽
机构地区
出处《中小学教育》2024年12期
出版日期2024-06-21(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环境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邹良爽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讷河市城南中心学校  1613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全球性的焦点问题。环境教育作为培养公民环境意识、提高环境保护能力的重要途径,已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而小学语文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学生获取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关键环节,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阶段。因此,将环境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既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环境意识,又能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将从环境教育的内涵、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以及环境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环境教育;教学渗透

、环境教育的内涵

环境教育是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核心,以解决环境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以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和有效参与能力、普及环境保护知识与技能、培养环境保护人才为任务,以教育为手段而展开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过程。环境教育包括普通环境教育和专业环境教育两个方面。普通环境教育在于帮助人们获得有关环境和环境问题的基本知识,激发人们关心环境、爱护环境的积极性,增强解决环境问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专业环境教育在于培养具有分析环境和解决环境问题能力的专业人才。

、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

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阶段,具有以下特点:

基础性: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起点,涉及字、词、句、篇等基础知识的学习,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实践性: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学生的语言实践,通过朗读、写作、口语表达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情感性:小学语文教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感。

小学作为教育中最重要且最基础的阶段,需要在交易中提高重视程度,鼓励将环境教育融入到课堂中,帮助学生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在生活中可以将实际行动积极展现出,体现出语文课程教育的独特魅力,教育中还需要教师结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可以积极开展课堂教学,强化教学渗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环境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环境教育资源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环境教育资源,教师应充分挖掘这些资源,将其与语文教学相结合,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例如,在学习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时,例如《火烧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学生的环境责任感。

2.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环境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环保设施、参加环保公益活动、开展环保主题班会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环境问题,增强环保意识。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环保征文、环保演讲等比赛活动,让学生在写作和演讲中表达自己对环保的看法和感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环保意识。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等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环境教育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环保知识和技术成果,让学生了解环保的最新动态和前沿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荷花》一课的教学中,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荷花的图片、视频、动画等素材,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荷花的美丽与优雅,了解荷花的生长环境和生长过程,认识荷花与生态环境的紧密联系,从而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同时,这种教学方式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4.加强家校合作共同推进环境教育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之一,家校合作对于推进环境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与家长沟通交流,引导家长关注环境问题并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参与环保活动、共同学习环保知识等,让孩子在家庭环境中也能接受到良好的环境教育。学校应当积极加强相关方面的教育培训,帮助教师提高重视程度,无论是在开展教育活动,或者是在实际的教学中,都可以真正展现出语文学科的价值所在。

总而言之,环境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并将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环境教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以及加强家校合作共同推进环境教育等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保能力为培养具有环保意识和能力的公民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 胡欢欢,刘英. "双减"教育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J]. 科教文汇,2022(13):115-117.

[2] 任艳红.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剖析[J]. 天津教育(上旬刊),2019(11):170.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