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游戏化教学在小学体育课中的运用
孙志俭
吉林省敦化市黄泥河镇中心小学校133704
摘要:当前,我国小学体育教育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新的课程改革迫切需要新的教学理念。按照体育新课标,我们要树立起增强学生运动动机、调动学生运动兴趣的理念,促进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并逐渐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在体育教学中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尤其是要使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更加有效。当前,小学体育课程的内容比较丰富,有多种形式的运动项目,如篮球、足球等,这些都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但传统的素质体育,如跑、跳、投等,由于运动方式单一,且需要重复性地练习,制约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培养。针对这一现状,本文立足于更贴近小学生需要的游戏化教学手段,探讨了游戏化教学在小学体育课中的应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在游戏中获得运动的快乐和成就感,从而提高他们的体育参与度和身体素质。
关键词: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运用
一、游戏化教学在小学体育课中的运用原则
1.主体性
在小学体育游戏教学中,主体性原则是指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将体育游戏与教学相结合,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小学阶段,学生思维独立性和批判性的发展要求我们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教学,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2.教育性
学校体育教学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促进学生体质发展,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优良的意志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在体育课堂中引入游戏时,教师应充分考虑体育游戏所带给学生的教育意义。例如在进行体育游戏时,要让学生遵守比赛规则,服从老师的指示,以加强他们的纪律意识;在小组游戏中,要求同学们齐心协力,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增进了学生们之间的友谊。
3.安全性
安全是进行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和保障。首先在创编和选择体育游戏时,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充分考虑体育游戏是否符合安全性条件。其次在体育游戏进行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并且在体育游戏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提醒同学们时刻注意自己的安全,以确保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4.趣味性
“趣味”是小学体育游戏活动的根本。体育游戏不仅要符合小学生的内在需求,还要跟上时代的潮流,让体育游戏变得更有魅力,将教学内容与多样化的游戏活动相融合,用更新奇的游戏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潜力,让他们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技能,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二、游戏化教学在小学体育课中的运用策略
(一)按照发展基本运动能力划分,选取适当的游戏
跑跳投是体能类项目,根据对不同素质的影响,可以分为力量、速度、耐力和灵敏性游戏。田径运动属于体能类运动项目,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跑步、跳跃和投掷等项目,来达到提升小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为了调动学生锻炼的主动积极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任务,按照发展基本运动能力划分,在跑跳投教学课中选取适当的游戏,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练习。
例如,在快速跑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插旗拔旗、多拉快跑等游戏来锻炼学生的速度能力;在跳跃教学中,可以选择龙腾虎跃、跳起接球赛等游戏来进行技术或者体能练习;在耐力素质的练习中,如耐久跑教学,可以选择快速跑圈接力、合作运输物资、十字接力等游戏来发展学生的心肺能力。
(二)将游戏融于准备环节,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
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常以集体慢跑或节拍操的形式引入体育新课程的学习。而如今,教师遵从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可通过增加游戏种类,丰富游戏内容,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
例如,开展跳远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准备阶段开展一个“拐子追逐”游戏。游戏分为两队,每队学生站在一个方形或圆形的场地内。听到预备口令后,全体同学用双手搬起自己的一条腿,听到开始口令后,两队同学用搬起的腿撞对手,尽量把对手推出场外或使其双脚落地。被推出场外或双脚着地的同学立即退场,在规定时限内,场内剩下人数多的队获胜。这样的游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的力量和平衡能力。教师们通过这样的游戏,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体育知识,提高身体素质,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三)构建趣味游戏情境,提高游戏教学效果
小学生通常喜欢玩游戏,并且游戏也是他们认识事物和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体育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从教学内容和要求出发,选用适当的语言、场地、故事和想象情境,引导学生进入体育游戏情境中,充分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让他们体验身临其境的乐趣,从而增强体育课堂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例如,在足球教学中,教师可以实施“足球猎人游戏”,其中一组队员为猎物,每人手持一球在足球场内带球,另一组无球队员为猎人,其任务是将猎物组队员的足球踢出场地之外。猎物组队员一旦丢球就必须迅速离开场地,直至场地内仅余一名队员,则他所在的队伍获胜。这种体育游戏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锻炼的兴趣,让学生立刻进入学习情境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运动锻炼。与此同时,此游戏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在足球运动中的观察能力和预判能力,还能提高学生运用足球技巧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体质。
(四)灵活渗透竞争合作元素,增强游戏化教学效果
在小学体育教学实施过程中穿插体育游戏时适当加入竞争性和合作性的内容,这样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同学间的合作互助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当学生有了集体的荣誉感,在以后的学习中就会表现出较强的主体意识,同时又有利于教师各项教学工作的开展。
例如,在体育课上,教师可以组织接力赛。在比赛之前,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三组,并详细向学生讲解游戏规则:当学生们拿着接力棒,听老师发令,冲向终点,然后折回起点,再把接力棒交给下一位队员,直到所有组都完成比赛,最后算出成绩,看哪个组用时最短。通过这项比赛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参与体育运动,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爆发力和反应能力,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和体育素养。但是,教师也应该意识到任何比赛都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体育游戏也不例外。因此,在组织体育游戏时,教师必须保证游戏的安全,游戏开始前应做好安全教育,避免游戏中出现安全问题。同时,教师还应该在课后对游戏中危险动作进行总结,以保证学生参与体育游戏的安全。
总而言之,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应该根据体育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创编和设计新颖有趣的游戏。这样的游戏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展,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本文简要阐述了游戏化教学在小学体育课中的应用策略,旨在为广泛应用体育游戏和改进我国体育教学方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徐莹莹.游戏化教学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22,8(11):89-91.
[2]黄平钦.探析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策略[J].才智,2020(16):140.
[3]师云霞.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实施[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05):17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