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 【摘要】摘要:随着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小学语文教学能够采用更多的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完成学习,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思维导图作为小学语文辅助教学的手段,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理解重难知识点,并且逻辑清晰有条有理。将字词按照特定的规律进行排列和组合,巧妙利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找出课本文章中的教学重点,以此达成一种平衡的教学和学习状态。本文主要依据思维导图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探讨出以下三个教学策略,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小学语文学习能力。
DOI
作者闫春影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3年 第2期
出版日期2023-05-25(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探究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闫春影

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第二实验小学 130600

摘要:随着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小学语文教学能够采用更多的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完成学习,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思维导图作为小学语文辅助教学的手段,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理解重难知识点,并且逻辑清晰有条有理。字词按照特定的规律进行排列和组合,巧妙利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找出课本文章中的教学重点,以此达成一种平衡的教学和学习状态。本文主要依据思维导图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探讨出以下三个教学策略,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小学语文学习能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教学研讨

对于小学生来说,要让学生明白文章的含义和语法的使用方法,这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只有让学生先理解文章内容,才能写出优秀的文章,最后才能准确掌握语文这门课程。巧妙利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找出课本文章中的教学重点,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延伸,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而思维导图能够让学生清楚的知道文学与故事之间的关联性,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并且思维导图整体逻辑清晰,学生也能通过思维导图完善自己的语文知识体系,由此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利用思维导图完善学生的学习思维

对于现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思维能力决定着学生的课堂理解程度,语文主要是由汉字组成一段或者一句话,主要依靠汉字句式中的主谓宾来完成语句的表达,只要学生找到适合的学习思维,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巧妙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学习体系,就比如,老师在教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九课古诗三首《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时候,就可以用思维导图罗列出三首古诗各代表的中国传统节日以及古诗词背后的故事。其次,老师也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中的知识内容完成一篇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写作,让学生根据单元中的古诗文章进行仿写,引导学生主动研究文章中的整体结构和句式特点,以此锻炼学生的读写能力,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这个过程中也能达到提高写作训练的效果。不仅需要通过课堂练习锻炼学生的读写能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也相当重要。因此,通过思维导图能够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让学生拥有正确的学习思维,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稳步提升。

二、帮助学生梳理重点知识内容

就拿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八课朱自清的《匆匆》这篇文章举例,这篇文章集合了作文需要用到的排比、拟人、比喻、设问等写作手法,在文章开头作者就以排比句开头,老师可以提前罗列出文中的排比句,让学生画线做记号。而且朱自清在《匆匆》这篇文章中有些词运用的比较难懂,老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为学生解释字词的意思,比如“涔涔”和“潸潸”这两个词和意思都很相似,但是根据语境却又有各自不同的用法,两个叠词都可以形容眼泪不断地往下流,但是“涔涔”比“潸潸”更柔和委婉,老师可以让学生将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划下来,然后老师在研读过程中帮助学生分析每一个词的用法,老师可以依次让学生用这两个词进行造句,边阅读边写作锻炼学生的造句能力,《匆匆》这篇文章虽然讲的是自然景物,但是却透露着作者所处时代的烦忧情绪与对未来社会的期望与光明,这篇文章中的比喻和设问老师通过思维导图对比的方式让学生明白两者的不同之处。

三、同类型文章对比促使学生寻找异同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教学的方式可以发散学生的阅读思维,还能加强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只有让学生先学会阅读,老师才能够对学生进行写作能力的培养,老师可以分组让学生阅读同类型的文章,通过对比同类型、不同人的文章了解写文章的大概流程,学生可以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找出同类型文章中写作的共同点,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三篇关于雨的文章。例如老师在教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秋天的雨》这篇文章时,就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对比的形式与一年级下册课文4第十三课的文章《要下雨了》进行对比教学,这些都是小学课本中的文章,同样都是描述雨,为何两篇文章会给人两种不一样的感觉?老师要先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揣着问题思考答案,《要下雨了》这篇文章属于童话故事,而《秋天的雨》这篇是散文,两种风格不同的文章肯定会加重学生寻找的难度,这时候学生就可以自行与同学进行分析与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可以让学生互相学习到对方的阅读理解思路。其次,老师可以让学生仔细阅读并从文中找到值得借鉴与学习的片段,以便后期写作过程中加以运用,学生找到两篇文章写作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关于“雨”的写作与阅读理解。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思维导图能够清楚的让学生掌握重难点知识,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快速进入学习的状态,有效增强学生的读写能力。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得到提高。利用思维导图的逻辑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有效激发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思维中得到进步,每天多读懂一些文章作品,就能每天多收获一点知识。

参考文献:

[1]王洋.解析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2):46.

[2]段天喜.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读写中的应用价值及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01):40-42.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