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历史大单元教学研究

摘要 【摘要】摘要:在新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教师的教学理念和目标得以明确界定。大单元教学作为突破传统框架的教学方式,它以某一核心教学内容为基础,实施系统化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在教学设计上追求系统化,强调单元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并注重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大单元教学对于新课标的实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教师提供了明确的教学方向。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其综合知识的掌握和未来的持续发展。因此,本文基于新课标背景,深入探讨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策略,以期能为历史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DOI
作者许眉白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3年12月24期
出版日期2024-01-15(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新课标背景下历史大单元教学研究

许眉白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

摘要:在新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教师的教学理念和目标得以明确界定。大单元教学作为突破传统框架的教学方式,它以某一核心教学内容为基础,实施系统化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在教学设计上追求系统化,强调单元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并注重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大单元教学对于新课标的实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教师提供了明确的教学方向。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其综合知识的掌握和未来的持续发展。因此,本文基于新课标背景,深入探讨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策略,以期能为历史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历史; 大单元教学;

一、结合教材内容,明确大单元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内容,明确大单元教学目标是确保教学内容的有效传递,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方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一环。

以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为例,教师可以设定知识和技能目标,如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国家的发展历程,理解诸侯纷争和变法运动的背景及影响,掌握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的历程和意义,熟悉西汉与东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措施。过程和方法目标可以设定为通过阅读史料、观看视频等方式深入了解相关内容,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模拟历史情境,通过课堂讲解、地图分析等方式掌握相关历史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可以设定为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明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理解国家统一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法治精神和国家意识,以及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以上大单元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对中华历史的全面理解和发展。

二、创造真实情境,引领学生融入教学课堂

为了有效地引导学生融入教学课堂,教师需要创造真实情境。情境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它通过创造直观、形象的大单元教学场景,推动新课标中多样化教学方式理念的落实。

以统编版选修三第六单元“文化交流与传播”为例。教师首先明确大单元情境教学的目标,了解学生需求,确定他们对于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兴趣点以及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点。接下来,选择与大单元主题相关的真实情境,如国际文化展览、跨文化交流活动等。在设计情境任务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扮演不同国家的代表,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代表国家的文化遗产和多样形式的文化载体。同时,设置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如音乐、电影、艺术品等,为学生营造一个仿真的文化交流环境。最后,建立有效的评估与反馈机制,观察学生在情境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学习进展,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走进教学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设置大单元教学问题,开展学习讨论活动

当学生在课堂中完成整个单元的课程内容阅读后,为了发挥学生在大单元课程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可以提出相关问题,开展学习讨论活动,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这样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深入了解历史知识。

当学生完成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的课程内容阅读后,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学习讨论活动:晚清时期面临的主要内忧和外患分别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历史事件进行说明。 晚清时期救亡图存的斗争有哪些?它们各自的目标和影响是什么? 两次鸦片战争对晚清时期的中国社会和政治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 在列强侵略加剧的背景下,晚清时期的中国是如何尝试寻找国家出路的? 你认为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之间有何关联?请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分析。 这些问题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晚清时期的历史背景、社会矛盾和国家命运。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四、优化教学评价,检验大单元教学效果

优化教学评价是检验大单元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能够推动教师反思并改进教学方法。为更好地评估教学效果,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优化:

首先,教师应关注教学目标的设定和达成情况。这要求确保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并与大单元内容紧密相关。以“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作业和测验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历史事件及其影响的掌握程度。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听取学生的反馈以及分析学生的学习成果等,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其次,教师需要评估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实施情况。教学内容应与大单元主题相符,具有深度和广度。例如,在“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这一单元中,教师可以在讲解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重要战役和影响的同时,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活动,让他们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细节和意义。此外,还可以安排课后作业或测试题,以评估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学生学习态度和行为对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参与度、课堂纪律和学习态度,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在大单元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等,以评估他们的学习态度和思考能力。最后,教师还需要关注教学反思和改进的实施情况。教师需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发现不足。比如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面谈,询问他们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对教师的建议。这样,教师可以全面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这将有助于提高整体教学质量,为之后的大单元教学提供更加积极的帮助。

结语:在新课标背景下,历史大单元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备受瞩目。它不仅注重学科知识的整合,更强调教学的系统性和实施效果,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历史素养提供了有力支持。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不断关注和实践大单元教学,充分发挥其优势,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 王妍.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J]. 新课程, 2023, (10):76-78.

[2]姜樱梅.新课标背景下历史大单元教学研究[J].文理导航(上旬),2024,(01):16-18.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