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不断对教育系统进行改革,目前的要求是让教育工作者以学生为主,发展学生的素质教育。那么发展学生素质教育,其中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是必不可少的,发展学科素养,引导学生养成自主预习的习惯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生需要从预习当中提前了解课程,提高课堂利用率,提高学习效率。当然,我们应当有计划的引导学生养成自主预习的学习习惯,要开展预习学习活动。由浅入深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明确学生学习目标,创造自主预习的良好条件
很多学生不预习一是认识不到预习带给自己的好处,二是回家没有预习的时间。作业已经将学生预习的时间占用掉了,让学生没有多余的时间完成预习。身为小学语文老师,我们应当积极为学生创造预习的条件,因为主动的学习效果比被动的学习效果要好。我们在计算作业完成时间的时候,务必要将预习的时间加上,综合考量出适合学生完成的作业量,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有多余的时间进行预习。同时老师也可以在课堂上告知学生第二天我们需要学习的课文是什么?我们将在课堂上提出怎样的问题?需要请同学来回答,让学生能够根据老师提的问题,有目的的进行预习,这样能够引导学生完成预习。比如说在将要学习五年级上册的《古诗三首》时,老师可以提前将课堂问题布置下去,比如说在课堂上我们要询问三首诗歌的作者朝代以及作者简介,需要学生再去进行举例,该作者还写过哪些诗歌。让学生及时通过老师提出的问题完成预习,养成预习的习惯。提前的了解课堂内容能够帮助学生减轻课堂上的负担,并且尽快的吸收课堂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授学生正确预习方式,提高学生预习效率
很多学生不了解正确的预习方式,通常是采用了错误的方式预习的内容,给出的名词解释也是混乱的,这种方式会让学生不能够在运行上收获正面的学习内容。作为老师,我们应当教授学生正确的预习方式,提高学生预习的效率。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先将需要预习的内容通读一遍,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并且在阅读的同时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出自己有疑惑的词语。等到第二遍阅读的时候,再将自己的理解写在旁边,到课堂上再听老师的讲解与自己的理解是否一致并且及时更正。同时需要学习的生字词也应当全部抄写一遍,提高对生字词的记忆力。比如说在学习五年级上册的《松鼠》时,学生需要将生字词全部书写一遍,并且试图理解“驯良”、“矫健”等词语的大致含义。并且在预习的时候将课后问题大致浏览一遍,对于课后问题的答案有所标记。课后问题大多数可以帮助学生重新回顾课文,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清晰的掌握课文内容,生字词的提前梳理也有助于学生的记忆,能够帮助学生在第二天的学习当中提高学习效率。
三、定期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除此之外,老师也要定期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不能够让学生出现懈怠的情况发生,要让学生每天都认真的完成预习,并且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很多学生在目前的学习仍然需要老师密切关注,需要老师进行监督,我们不能够懈怠学生的学习,我们必须要是通过时常的监督让学生明白我们在意他们行为习惯的培养,并且让学生依靠我们的监督养成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在每一天的早读,老师可以适当的抽查一部分学生的预习情况、安排学生在课堂上分析想自己对于课后习题的理解,老师还可以在上课的时候安排一部分学生按照段落朗读课文,通过纠正学生的发音,去了解学生有没有掌握生字词。要让学生通过老师的监督,了解到预习的重要性,并且认真执行。学习是学生的事,预习也是学生需要养成的良好习惯。通过预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结束语:
总之,要想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学习习惯,就需要老师先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创造学生能够自主预习的条件,让学生有时间、有兴趣进行预习,让学生能够自主的提高学习效率。其次,老师要教授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让学生能够根据正确的方法提高预习的效率,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最后,老师应当定期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督促学生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让学生先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健康的成长,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参考文献:
[1] 李国萍.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培养探讨[J]. 学周刊,2022,15(15):110-112.
[2] 陈黄丽.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培养探讨[J]. 新课程,2022(3):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