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罗敏
茂县八一中学 623200
摘要:在道德与法治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爱国主义精神,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重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与法治思维模式,综合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本文将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研究的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由此,将提出以下三个建议:爱国主义,大国格局;爱国主义,中国使命;爱国主义,少年担当。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初中教学;爱国主义
少年是我国的希望,需要从小培养其爱国主义精神。在初中整个的学习过程中,初中道德与法治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学习起来较为深奥。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课堂上,就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爱国主义,大国格局
从古至今,爱国主义一直是社会的主旋律。教师应该从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报国精神。当道德与法治进入应试教育、走进课堂之后,就变得知识化和层次化,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无法有效落实。如此看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应在课堂上多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通过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音频资料来为学生展示新时代蓬勃发展的中国风采。在爱国主义浓烈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会更容易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被爱国主义所感染,进一步感受到大国格局,学习大国胸怀。
例如,进行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共同的世界》第二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特点和其他相关知识点,可以为学生举例总书记指出的“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议题来引起学生的思考,教师可以提问大家:“如何理解爱国主义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如何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同时保持大国格局?”教师可以组织大家通过观看《大国重器》影片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并且更进一步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层内涵。
总体上看,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从小培养起爱国主义精神,为学生展示我国的大国格局。
二、爱国主义,中国使命
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先为学生介绍我国的大国“使命”,其中重点为学生介绍伟大的中国梦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命。如果能为学生建立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奋斗的使命,那么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将会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与学生进行一些课堂互动,这样就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兴趣,从而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在课堂教学导入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我国如何在短短几十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路,将这些年我国发展的历程一一讲来,作为学生课前的思考预习,进而导入课堂教学,这样使学生在教师的教学指引下,与教师共同思考,一起研究,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同时,带着对道德与法治学习的好奇心深入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例如,进行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世界舞台上的中国》第三课《与世界紧相连》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舞台上的中国”的知识点时,导入相关的资料分析,进而为同学们讲授“世界发展格局”的具体特点。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用我国“一带一路”的实例进行举例,教师可以提问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先让同学们展开大胆思索,激发同学们的兴趣,然后教师带领学生制作“我国多边外交”的总结手抄报,在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普及我国这些年在世界舞台上做出的贡献,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关注时政,在制作手抄报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样,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课程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养成集中自身的注意力的学习素养。
三、爱国主义,少年担当
教师可以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将爱国主义精神加入教学课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探求欲,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懂得如何学习现代少年担当是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的,教师培养的学生的爱国主义和少年担当共同组成了初中道德与法治特色体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少年在担当的过程中如何深入学习、重点掌握,激发学生对爱国主义的探究思维拓展,让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的过程中不断认识爱国主义的深层含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师教学效率,进而促进学生综合学习的素养提升。
例如,进行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走向未来的少年》第五课《少年的担当》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提问学生:“少年担当是什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少年担当进行探索,引导学生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进而感受爱国主义的精神品格,从而感受到现代少年的责任担当,从而努力学习,艰苦奋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堂感受来撰写以“少年担当”为题目的课堂笔记,并组织学生开展小型研讨会,引导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少年担当”的演讲,培养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体会道德与法治知识所传授的责任与担当的思想。
因此,将责任、担当教育理念进一步加入课堂教学当中,就可使枯燥无味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变得富有意义。
结束语:
本文主要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研究的议题进行分析,提出以上三个建议。谨此希望教师对于初中生的教学多多联系实际,更加贴近学生学习,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在增强自身担当的基础上培养其爱国主义精神。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