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金纳强化理论应用于幼儿园教育实践与探索
王文月
齐鲁理工学院 250200
摘要: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1904-1990),是美国现代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强化理论是他学习理论中最重要的部分和基础。他认为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不利时,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人们可以用这种正强化或负强化的方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从而修正其行为,这就是强化理论,也叫做行为修正理论。在全面分析了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在幼儿园教育中应用的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幼儿教育的特点,提出正强化和负强化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上的应用。
关键词:斯金纳强化理论;幼儿园;教育;实践
一、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在幼儿园教育中应用的原则
1.一致性原则
主要是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强化时,所选择的强化的内容、标准要始终保持同一性,避免出现前后相互矛盾。比如教师对幼儿的某一行为给予了表扬,但另一位教师却对幼儿的同一行为给予了否定或忽视,同一学科的两位教师对待幼儿的同一行为却莫衷一是,前后矛盾,这让幼儿不知道怎样做才是正确的,不知所措。因此,强化必须要坚持一致性原则。
2.及时性原则
主要是教师在幼儿产生新行为之后应及时做出回应,以加深幼儿对强化的认知和理解。众多的科学实验和实践经验表明教师做出的回应越具体、明确和及时,则对行为的强化越有效。及时的强化有助于幼儿的学习行为与强化物之间较迅速地创建连接。
3.客观性原则
主要是强化要客观、公平、科学,不能凭自己的意志来做,要紧密结合幼儿教育实际情况。为了使强化达到一定程度的效果和提升教学评价的水准,教师在评价幼儿时必须排除个人的主观上的一些偏见,要一视同仁;从幼儿长远发展的视角来指导教育工作,不能只停留于某一阶段的表面发展,要着眼于幼儿的动态发展。
4.效能性原则
主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强化所带来的积极有益的影响,尽可能地缩小给幼儿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不论是肯定性的评价或是否定性的评价都对幼儿有利有弊。过度的表扬和鼓励,尽管会增加幼儿的自信和积极的行为,却容易使他们产生骄傲、自以为是的心理。反之,一味的批评和否定,可以弱化或改变某些不良的行为,但孩子们容易滋生消极抵触的心理。因此,教师平常应多观察,及时发现他们的好的学习习惯并给予强化;另外对那些用违反课堂纪律来引起教师的注意的幼儿,教师要有意识地予以忽略,以此弱化幼儿的不良行为。
三、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在幼儿园教育中应用的策略
(一)正强化与负强化的灵活应用
在理论概述中已经说了正强化与负强化的概念,简单来说,正强化通过呈现刺激增强反应频率,如奖券、筹码、小卡片等一些物质奖励、适当的表扬与奖励;负强化是通过停止令人反感的刺激来增加反应的频率,比如,所使用的条件厌恶刺激必须是强力惩罚物的信号,这个信号可加强制约作用,使被矫正者获得“警告”。在幼儿教育中,应用正强化和负强化都可以达到修改幼儿行为,增强学习效果的目的。
例如,在一些幼儿中,吸吮手指、咬指甲的现象仍然存在,并且成为习惯。如果不能及时纠正,会对幼儿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为使孩子改掉这一不良行为习惯,在矫正初期,笔者应用了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以正强化和负强化方式,设法干预、转移、分散幼儿的注意力,使他慢慢地减少吮吸的频率,比如把“小白兔”指偶戴在孩子的食指上,让他们用套着“小白兔”的手指和自己说话::“小白兔,我喜欢你,我不咬你”。这样,既可以增强孩子和“小白兔”的手指间的感情沟通,也可以促进他们对自己的不良习惯的控制,同时也可以防止这种吸吮手指的不良行为。在进行了两个星期的矫正强化训练后,幼儿吸吮手指由一天五到四到五次,逐渐降低到一到两次。然后,当笔者看到孩子们空暇下来,就马上让他们进行一些精细的手工活动,比如串珠、拼图、剪贴等,并引导、鼓励孩子集中注意力,逐渐地帮助幼儿忘掉吸吮手指。
(二)塑造的应用
塑造是是指通过小步反馈帮助幼儿达到目标。°斯金纳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主要采取持续靠近目标的办法,对倾向于所要塑造的行为的目标持续地进行强化,直到导出所期望的新行为。也就是强化每一个小的进步,直到最终建立目标行为为止。塑造是被用来教相对简单、而本质上又连续的新行为。例如,一个幼儿从来没有完成过一半以上的某个学习任务,教师将目标行为设定为完成整个学习任务,可以采用逐步强化的方式来强化和目标行为越来越近的行为,直至达到目标行为。最初当他完成60%的任务时,可以给他一个强化物,然后是80%、90%,最终完成全部任务。
例如,肢体协调性差的幼儿学习新舞蹈,每个舞步可通过塑造获得。教师可以先引导幼儿能按音乐节拍做动作,培养节奏感,教师对幼儿完成学习任务的45%给予肯定,并奖励幼儿一朵小红花;然后再协调的做形体动作,知道其名称,完成舞蹈学习的60%,教师对幼儿大加赞扬;最后学会几种简单的基本舞步,及多个小律动和组合,能在众人面前自由地、愉快地表演,幼儿已经圆满地完成了学习任务,教师带领全班幼儿热烈鼓掌,使幼儿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此外,绘本教学时,让幼儿描述较长的绘本故事,可以逐渐地增加句子直到可以准确复述。
(三)消退的应用
消退是斯金纳强化理论的重要部分,它是一种没有强化物的过程,主要功用是减少不期望的反应在以后呈现的几率,最后实现去除某种不良行为的目的。消退对纠正或减少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有很好的效果。
例如,在对幼儿的寻衅、争吵,或是有的幼儿在上课时总喜欢做出一些怪异的动作以引起老师和同学的关注,不管何时发生,都置若罔闻。教师不予理睬正是为了使这种行为消退,使其行为得不到强化。当孩子们一旦安静、和睦,教师就都予以表杨和注意,即进行积极强化。这样教育的结果,课堂变得更加有秩序,孩子们良好的习惯也养成了。
结语:
为了更好地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掌握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发掘并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教育工作者们将心理学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由来已久,而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是属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斯金纳认为教学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何合理地使用强化手段。强化特别强调人的行为在被强化的时候更容易成为习惯,它主要是用来修正幼儿行为的,通过呈现一些幼儿喜欢或讨厌的刺激,以帮助幼儿掌握所学知识,促进幼儿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刘娟芬. 斯金纳强化理论应用于幼儿园教育实践的个案研究[J]. 教师, 2020(8):2.
[2]秦己媛. 斯金纳强化理论在幼教中的具体应用[J]. 卷宗, 2018, 000(008):150.
[3]蔡文婧. 基于斯金纳强化理论下的幼儿语言教育研究[J]. 启迪与智慧:中, 201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