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学生课堂生成,激发学生自主探究
徐慧
温州市第十九中学
【摘要】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之间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
【关键词】以生为主;自主探究;多题一解;
在七年级(下)《因式分解方法再探》的教学中,对例题分析后,有一位学生提出“老师,令代数式为0就好了!”让我感受到学生的思考火花太好了,我们教师要关注和利用学生的生成辅助教学。
一、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样才能拓宽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空间,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给学生提供一个让学生置于问题情景之中的机会,营造一个激励探索和理解的气氛,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和结果。通过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经历了焦虑、喜悦、激动等深层次的复杂心理变化,数学情感才能得到训练和升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生动、活泼、主动的得到发展。
在这案例中,通过捕捉学生的思考火花,营造自主探究的氛围,不断地启发学生关注问题的重要方面,及时提示那些出现在学生中的新鲜的有意义的交流。
二、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我们应尽可能使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数学的学习中去,经历发现的过程,体验不断矫正、逐步完善的过程,体验数学的发现和研究过程,培养学生相互共处、合作的精神,力使每个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例 因式分解:
这道题原本的设计意图是利用不同的添项方法分解因式,教师在呈现5种添项方法之后,有学生在下面嘀咕“令代数式为0就好了!”我一听脑海里马上闪过“对啊,何不就让学生利用因式定理去寻找(x-1)这个因式呢?”于是我马上设计了新的问题串:
二、课堂教学中,利用多题一解形成一般思路
因式分解的方法真的很多,我们需要的是给学生一个解题的一般思路,那么以后他们再遇到这样的方程,不管系数怎么变就都不怕了。此案例通过多题一解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分解一元高次多项式的一般通法。引导学生体会发现规律的过程,体现了课堂教学的实验性、探索性,重视探究问题的习惯的培养和养成。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理解数学的思想方法、思维方式。这样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实现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再到“何由以知其所以然”跨越的表现,是理性思维得到良好发展的表现,也是学生学会学习的标志。
其实,这样的方式可以延续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课后整理种,如错题训练(类题训练),基本图形总结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