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和研究
朱文红 李粉琼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宛水街道第一完全小学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基础和人文素养的关键环节。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还能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本文将围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和研究展开深入探讨,以期为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借助多媒体技术,让语文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生动的图片、动态的视频,从而营造出生动的学习情境,使语文学习变得更加直观、有趣。这种方式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听听,秋的声音》一课中,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秋天的图片和视频,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给学生。当学生看到金黄的落叶、丰收的果实和南飞的大雁时,他们就能更直观地感受到秋天的气息,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秋天的声音。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造有趣的学习情境。例如,在《在牛肚子里旅行》一课中,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有趣的动画片,让学生了解牛的消化系统,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情节。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合理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创设问题情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主动思考、探究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合理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秋天的雨》是一篇描写秋天雨景的课文,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雨的美丽和带来的变化。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课文内容。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预习课文,并提出一些初步的问题,如:“秋天的雨给你带来了哪些感受?课文中描写了哪些秋天的景物?”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激发阅读兴趣。接着,教师可以进一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课文内容。例如,可以提出以下问题:“课文中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像一把钥匙’?它打开了哪些秋天的门?你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吗?”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理解秋雨的特点和作用,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启发,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一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例如:“秋雨除了带来美丽的景色,还带来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大自然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最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评价,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加深对秋天雨景的理解和感受。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
小学语文课文中多数文章都含有丰富的思想情感,均对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等有教育意义,但是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处于发展的阶段,直接讲解课文内容的方式较为抽象,并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导致学生对课文中深层次的内容很难理解,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文章内容,知识实际掌握率较低,使小学语文教学有效率不高。而信息技术能以动态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提高教学效率。主要原因为信息技术能够通过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方式,将课文中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形象化,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并且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以此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中描写了作者在重阳节思念家乡的兄弟的情景。如果只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课本上的文字,学生很难理解作者的情感和诗歌的意境。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关于重阳节的风俗习惯和人们庆祝的方式,让学生对重阳节有个初步的了解。接着,教师可以展示一些有关家乡景色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家乡的美好和温暖。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动画或PPT的形式,将诗歌中的意境形象化地呈现出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还能够更加深入地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四、应用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着力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便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模式,学生可以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碰撞思维、拓展思路,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审视问题,从而不断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以《陶罐和铁罐》一课为例,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阅读课文,并讨论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以及它们在故事中的行为表现。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陶罐和铁罐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局,并让学生就这个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通过这样的合作探究过程,学生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究与课文相关的主题或问题,以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结语: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我们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多媒体技术让语文学习更有趣,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合作探究模式则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些实践和研究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还将不断探索,为小学语文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祁婷. 论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 新课程, 2022, (1):92.
[2]杨兰.强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探究[J].小学生(上旬刊),2023,(07):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