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方法探究

摘要 【摘要】摘要:作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成为一项炙手可热的新命题。基于现阶段高中语文学习的现状,写作能力既是对于学生自身语言组织能力的集中体现,又是能够直线提升学生语文成绩的关键因素,因此,要想实现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不妨从写作培养方面作为抓手,锻炼并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进而实现其综合素养的提升,本文将立足于现目前高中学生在实际写作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出发,深入开展总结与分析,针对性地提出有关的培养方法,力求使学生爱上写作,以期给予教育行业一定的参考性,实现高中生语文水平的全
DOI
作者蒋毅
出处《中国教师》2022年9月第18期
出版日期2023-03-06(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方法探究

蒋毅 

 四川省 简阳中学    

摘要:作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成为一项炙手可热的新命题。基于现阶段高中语文学习的现状,写作能力既是对于学生自身语言组织能力的集中体现,又是能够直线提升学生语文成绩的关键因素,因此,要想实现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不妨从写作培养方面作为抓手,锻炼并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进而实现其综合素养的提升,本文将立足于现目前高中学生在实际写作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出发,深入开展总结与分析,针对性地提出有关的培养方法,力求使学生爱上写作,以期给予教育行业一定的参考性,实现高中生语文水平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写作能力;培养方法

引言:新课程标准对于高中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得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更加注意学生在个人创造性方面的培养与拓展。高中语文写作作为考量学生综合素养的一项重要指标,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依旧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有待解决,以至于学生的思维能力无法深入地被挖掘,为此,需要教师给予学生更多展示自我能力的空间和机会,注重学生个人的成长,使得写作意识和思维逻辑能够很好的扎根于学生的心里,培养学生敢写、会写、爱写的习惯。

一、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学生的写作兴趣不高

在当前实施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时需要面临的第一个难关就是学生写作兴趣的提升,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似乎现在的高中学生普遍地都对于写作提不起兴趣,甚至还伴有抵触和排斥心理,久而久之,学生参与写作的动力也就消磨殆尽了,所谓写作最终在学生眼里也就只能沦为一项为了完成任务而不得不开展的项目,落实到其所写的文章里,其文字也是空洞的,没有承载任何的精神内涵,缺乏新意。所以,高中生缺乏写作兴趣是影响学生提升写作能力的重大阻碍,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先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1.2作文缺少真情实感

高中生的写作内容缺乏真情实感的渗透也是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要么夸夸其谈,要么平淡无奇,很难从行文的字里行间感受到学生主观的真情流露。作者需要本身发自内心下笔,才有可能完成一篇有血有肉的文章。这就需要教师在往后的教育过程中多多注意对于学生在情感抒发方面的引导,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利用教材中的优秀实例,带领学生去感受情感层面的共鸣,只要学生掌握了正确抒发自我情感的途径,写作水平的提升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

1.3写作程序化倾向明显

写作逐渐趋于程序化是高中学生在长久的写作锻炼过程中过度练习所谓写作技巧的结果,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较为宽泛,类似于写作辅导班的培训,应试教育的影响等等。但是,在新课程改革政策执行的当下,不论是教师、家长或是学生自身都应该意识到分数并不再意味着一切的观念,以往得分高的作文并不全然意味着就是一篇好的文章,学生也不用在拘泥于所谓固定的写作模板或者固定句式的使用是否恰当,跳脱出这样过于拘束的框架,才有可能真正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写作上敢于创作,从而发自内心地享受写作。

1.4学生积累的素材有限

写作素材的积累在必要的时候会对于学生的行文造成极大的影响,许多学生在写作时经常会面临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局面,这根本的原因很多时候来源于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缺少了对于写作素材的积累。一方面,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养成多多阅读的习惯,从书籍中找到写作的灵感,寻求表达的欲望;另一方面,学生的时间日常的学习任务较重,使得自身在时间分配上不合理,自然也就对于写作的关注降低了。诸如以上的原因,也就导致了高中学生经常在没有素材积累的前提下行文逻辑混乱,表达内容不清晰,这对于学生长期的写作能力提升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策略

2.1利用课本文章进行作文能力培养

课本上的文章自然很有利用价值,所以高中学生的文字功底要从课本开始培养。要让学生对课文的写作有所收获,首先要求教师无论从单个的句子、某一段话还是整篇文章中,都要能挖掘出对学生写作能力提高有帮助的东西,都必须对课文有透彻的分析。

如《囚绿记》一课,以常青藤的囚禁,象征中华民族面对日寇侵略的不屈,中华民族坚贞不屈,用象征手法写作的散文《囚绿记》。作者从文章的主旨出发,运用象征、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对学生对这些写作手法的具体印象,更多的是在文章教学中结合实际的课文讲解来进行阐述;从文章的整体写作结构来看,先抒发对“绿色”的喜爱,然后向“囚绿”自然过渡,再看到囚绿中的“不屈服”,于是选择将绿色放入,最后抒发对绿色的思念,这样的文章结构十分清晰合理,整体结构十分合理。

2.2加强学生阅读量,丰富写作素材

所谓写作本质上就是需要学生依据于不同作文题材的要求,进行自我知识积累提炼并筛选的一项工作,过程中以积累的知识为核心加以必要的文学修饰,最终形成一篇主旨清晰、行文流畅的好文章。而针对于不少学生的写作内容经常所存在的“记流水账”、词不达意、模板固化等问题都是因为平时自我积累的作文内容不足够而导致的。因此,要想更加有效地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就得首先解决学生积累的写作素材是否与时俱进,富有创新性的问题,为此,合理地强化学生在阅读量方面的训练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例如,教师可以及时地在教室内设置班级的图书角,定时定量地更新相关的读物和书籍,让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或者自习课上做到有明确方向的阅读,此外,灵活地引入互联网技术也可以很好的带动学生参与到自主阅读的氛围中去,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网络世界的资源鱼龙混杂,虽然可读物的供给十分丰富,但是并不一定都适合学生进行阅读,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积极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投入阅读资源之前提前把好关,做好必要的甄别,确保学生的阅读是有质量的,使其真正地实现学有所用的目的。

2.3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抓住题目重点

上文也提到,阅读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是非常可观的,但是在有了丰富阅读素材的前提下,学生是否真正地知道该如何正确的阅读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培养阅读能力的时候,也可以根据教材的文章进行教学,或者以《囚绿记》为例,组织学生在讲解这篇课文的时候,对文章的主题,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层意思进行自我的思考,然后再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修正和补充,循序渐进地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训练。这样,在行文时就比较容易挖掘出题者的用意,从而对作文题目进行有的放矢的确定。

结束语

总而言之,写作作为一项高中学生十分必要的基础能力,其培养提升的方法需要教师多多下功夫,依托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梳理并总结问题所存在的根源究竟在哪儿,才能对症下药,从阅读量和阅读能力的引导等方面切实地改善学生的写作能力。所以教师应当灵活应变,这样才能使写作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韩文利.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拓展分析[J].课外语文,2020(18):121-122.
  2. 石肖敏.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拓展初探[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23):128.
  3. 郑赟.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8(01):181.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