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小学课堂中的伪探究

摘要 【摘要】
DOI
作者傅耀董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3年 第2期
关键词
出版日期2023-05-19(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例析小学课堂中的伪探究

傅耀董

岩头镇中心小学   322200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是人们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1]。科学探究的主要特点是根据获得的证据,运用多样化的信息分析和逻辑推理得出科学的结论,公开得出的结论,接受他人的质疑,不断反思和深入研究。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与实施研究方案、收集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等要素[1]

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1]。倡导探究式学习是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是小学科学课堂的一个基本任务。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导组织下,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独立动手、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以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思想、学习科学方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1]。学生经历真正的探究式学习后,能在多个方面获得成长,如提出问题的能力、收集处理问题的能力、归纳推理能力、表达与交流能力等。

探究式学习无论在课标中,还是在教材中,都获得了足够的重视,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却经常发生“探究与目标偏离、探究无视科学事实”等缺乏有效性的教学现象,形式主义、本末倒置灯管等违背探究学习本意的现象时发生[2]。这些授课教师自认为的探究性教学,其实实际上是一种“伪探究”。伪探究不仅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没有任何帮助,而且还会给学生的学习造成负影响。下面笔者结合几个教学片断,分析伪探究的基本特征,同时也帮助教师逐渐认识伪探究,走出伪探究的误区。

一、不用动脑动手的虚假探究

【镜头1】(课题:热是怎样传递的,教科版五年级上册)这是一节讲述热是怎样传递的科学探究课。教师从一杯滚烫的开水中,拿出一根倾斜放置的铁棒,由于铁棒一端很烫,教师立马松开了手,铁棒随之在地上打滚。

师问:“为什么老师丢掉了铁棒?”

学生回答说:“因为铁棒很烫!”

师追问:“为什么老师丢掉的是那一端,而不是另一端?”

学生答:“因为热传到了那一端。那一段比另一端烫!”

经过这一番观察、问答活动后,老师便自然地做起了又一个热传递实验。教师用蜡油将将火柴粘在细长的金属棒上,然后用酒精灯加热金属棒,观察火柴梗从铁棒上掉落的顺序。该实验是为了让学生们看清热传递的过程。

看似上的很热闹,学生兴趣也很高,注意力非常集中,但这属于虚假探究。首先,在第一个演示实验中,学生已经告诉明确老师,铁棒棒的热传递过程,教师已经没有必要再用一个实验证明热传递过程。其次,在两个实验中,学生根本没有动手的机会,只有看的份,并不是真正的学习主体,而探究性学习是非常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的,在教学设计中,应想方设法把课堂的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二、遗忘主体的伪探究

【镜头2】(课题:蜗牛,教科版三年级上册)这是一节讲述蜗牛的身体结构及其特点的科学课。一位教师在上这堂课时,一开始就抛出了自己预先设计好的一系列问题:蜗牛的身体有哪些部分?蜗牛的壳有哪些特点?蜗牛的触角有几对?蜗牛的嘴巴长在什么地方?蜗牛是怎么爬行的?爬的快还是慢?等等,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对蜗牛进行探究观察。

教师设计的对蜗牛进行观察探究的一系列问题,是教师自己提出来的,并不是学生通过思考提出来的。学生的思维在一开始就被束缚在教师预先设计好的牢笼中,这样的探究,就是伪探究,学生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而不是自己思考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三、伪探究中的伪猜测

【镜头3】(课题: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这是一节研究“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科学探究课,主要是让学生设计实验,学习探究性实验的方法和步骤。一位年青教师在进行该实验前,就马上让学生猜测“10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师:老师这里有一杯100毫升的水,请你们大胆猜测,这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呢?

生:“我觉得是20克”“我觉得是10克”“我想是18克”“他们都不对,我认为是30克”

教师抛出了这个问题,学生表现出了极高的参与热情,踊跃地发言,因为这是一个不需要思考的问题,不需要提供任何理由的问题,这是瞎猜,即伪猜测。课堂很热闹,但这种热闹是无效的,没有任何价值的。

四、反思总结

小学科学的学习方式是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的,教师在组织探究性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不断反思变“伪探究”为“真探究”,让学生真正享受到探究性学习带来的乐趣和收获。只有这样,我们的科学课堂才是真正的探究性学习,学生的科学素养才会得到真正的提高

  1.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7.
  2. 江伟东.对“伪探究”现象的诊断与矫正[J].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14(4).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