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爱叫放手
——亲润课程理念下幼儿园自主性户外游戏的思考与实践
绍兴市柯桥区浙光幼儿园 杨华 赵亚红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幼儿身心发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精心呵护和照顾,但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养成过于依赖的不良习惯,影响其主动性、独立性的发展。”在《指南》的指导下,笔者针对幼儿园自主性户外游戏展开思考与实践。希望能够给予幼儿独立成长的机会和自由生长的空间,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自主性;户外游戏;放手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了“六大解放”的理论,认为教师对待儿童的态度应该是:“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解放他的时间,使他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一理论带给幼儿教育的重要启示是:教师应该尽量减少对于幼儿的身心束缚,突显幼儿的主体意识,尊重幼儿的个性成长。浙光幼儿园为给孩子提供更多游戏的机会,在园本课程“亲润”文化体验课程中给孩子提供了充分的游戏体验活动,遵循儿童立场、幸福体验、亲亲润心向光发展的课程理念,通过“创设开放情境”、“开发多元材料”、“提供隐性指导”、“促进交流合作”等途径,使教师经历由“放手”到“放心”的过程,促进幼儿由“自主”到“自立”的成长。
一、创设开放情境,确立“童本位”游戏主题
在游戏中幼儿就是主角,他们掌控整个游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比如:浙光幼儿园每周三要举行亲清游戏场,让孩子做生活的小主人,与生活贴近,模拟生活场景,生活就是有益的教育资源,幼儿园的花草树木、种植园地、动物饲养角、海盗船玩具、户外活动场所等均是幼儿学习的资源,融合多个领域的内容,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体现幼儿的想法。秉持“儿童本位”的原则,为幼儿创设开放的心理环境和场地环境,一方面,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自主确立游戏主题,另一方面,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游戏创意和个性需求自由选择游戏场地,从而促进幼儿园自主性户外游戏的高效开展。
例如,在针对幼儿“抛”和“接”的能力训练中,教师将确立游戏主题和选定游戏场地的权利让渡给了幼儿。在游戏开始之前,教师就向幼儿提出问题:“小朋友们,我们做一个游戏,来一起进行‘抛’和‘接’的训练。大家认为开展一个什么游戏好呢?”在幼儿提出的诸多提议中,教师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几个,让幼儿进行集体投票表决,并最终选定了“抛绣球”这个游戏主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商议游戏规则和流程,并选择游戏场地和材料。这样一来,教师秉持“儿童本位”的原则,为幼儿创设了开放的心理环境和场地环境,使幼儿的意愿得到了尊重,大大激发了他们在游戏中的自主性与创造性。
二、开发多元材料,满足“个性化”游戏需求
幼儿园大多数的户外游戏都需要借助一定的材料才能完成。在材料的开发与投放过程中,如果教师的思路过于狭隘,则容易导致幼儿的游戏思路也变得狭隘,难以体现自主意识和创新思维。相反,如果教师能够打开材料开发与投放的思路,发挥多元材料的多元用途,则能够满足幼儿的个性化游戏需求,促进自主性游戏的顺利开展。
例如,在“蔬菜大丰收”户外游戏中,幼儿需要将大南瓜、西红柿、大白菜等蔬菜运用到指定位置。在这个游戏中,让幼儿自主选择、甚至开发游戏材料,则能够更好地激活幼儿的游戏灵感,满足幼儿的游戏需求。比如,有的幼儿选择利用轮胎来运送蔬菜十分方便;有的幼儿选择利用跳绳来运送蔬菜;还有的幼儿选择利用平衡脚踏车,采用“以速度取胜”的策略,通过多次往返起点与终点的方式,完成蔬菜的运用……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幼儿不仅对于工具的选择突发奇想,对于工具的运用也另辟蹊径,充分体现了创新思想和自主意识。由此可见,教师可以通过多元材料的开发与投放,满足幼儿的个性化游戏需求,推进幼儿的自主性游戏进程。
三、提供隐性指导,打造“自主化”游戏空间
在幼儿园户外游戏中,很多教师没有认识到“有一种爱叫做放手”的真谛,习惯性地给予幼儿无微不至的照顾和细致入微的指导。这样一来,幼儿的自主意识就受到了限制,难以得到发挥。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建议教师能够转变直接介入的方式,采用“旁敲侧击”、“润物无声”的方式给予幼儿隐性指导,从而为幼儿打造自主化的游戏空间,使幼儿能够在游戏中独立思考,自由玩耍。
例如,在小班户外游戏“开火车”中,幼儿需要逐个加入队列,用双手环抱前面同学的腰,组成“小火车”,然后步调整齐地绕场一周,完成“运行”任务。然而,游戏刚开始不久就遇到了瓶颈:火车队列的队形始终难以保持,幼儿还没全部加入队列,“火车”就已经“解体”了。于是,教师采用了“参与式”介入方法,给予了幼儿隐性指导。为幼儿的自主化游戏提供了充足空间。
四、促进交流合作,构建“互助式”游戏组合
幼儿的体能和智能都比较有限,因此,面对户外游戏中遇到的一些困难或阻碍,他们往往难以独立克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何帮助幼儿培养独立意识,突显主体地位呢?最好的方法是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他们形成“互助式”游戏组合,促使他们在互帮互助中共同完成游戏,实现合作发展。
例如,在大班小组对抗性户外游戏“穿越火线”中,幼儿需要以接力的方式依次闯过三道关卡,才能赢得游戏胜利。然而,很多幼儿在游戏的第一个关卡就遇到了阻碍,迟迟无法进入到下一关。第一个关卡的要求是:拿到由四个摞起来的轮胎组成的“陷阱”里面的“金钥匙”。显然,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他们的身高和体能不足以支撑他们直接从“陷阱”跳进再跳出。此时,教师可以适当对幼儿加以鼓励与点拨。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幼儿的游戏思路得到了拓宽,游戏灵感也得到了激发。这个过程是幼儿独立思考与合作发展的过程,也是自主性游戏高效开展的过程。
综上所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这句话充分肯定了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那么,在幼儿园户外游戏中,教师如何充分发挥游戏的价值和作用,促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呢?教师应该加强对于自主性户外游戏的思考与实践,通过“创设开放情境”、“开发多元材料”、“促进交流合”、“提供隐性指导”、“设定多重标准”等途径,使教师经历由“放手”到“放心”的过程,促进幼儿由“自主”到“自立”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媛.大班幼儿自主性户外游戏的探索[J].好家长,2015(09).
[2]张钦梅.户外游戏中怎样创设支持幼儿发展的自主性游戏环境[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