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学生计算思维的生成

摘要 【摘要】摘要:信息课程成为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质的重要途径,其意义越来越突出。在具体课程上,老师应把学生的信息技术素质训练重视起来,并做好课程的配套设计。计算思维是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质的重要基础,它也是学生一门最主要的思维方式,经过对数学思路的掌握,我们将能够在面临难题处理问题时模拟电脑的求解方法,在多种方面作出合理的考虑,并进行对问題的优化处理。
DOI
作者赵婷婷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3年 第2期
出版日期2023-05-19(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学生计算思维的生成

赵婷婷

福建省晋江市陈埭镇坊脚小学

摘要:信息课程成为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质的重要途径,其意义越来越突出。在具体课程上,老师应把学生的信息技术素质训练重视起来,并做好课程的配套设计。计算思维是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质的重要基础,它也是学生一门最主要的思维方式,经过对数学思路的掌握,我们将能够在面临难题处理问题时模拟电脑的求解方法,在多种方面作出合理的考虑,并进行对问題的优化处理。

关键词:计算思维;小学阶段;信息科技;

引言:现代化信息技术高度发展,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学科教学中,为教师教学提供便利条件。计算思维是信息时代产物,在日益复杂化的信息化环境中成为至关重要的思维思考模式。在小学信息科技课教学中,计算思维是信息综合素养能力的重要内容,形成计算思维,掌握信息科技学习能力,熟练运用计算思维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产出更高质量的问题解决方案。计算思维培育已成为当代小学教学重要教学任务,要加快推进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改革,在小学信息科技课中融入计算思维,创建高效信息科技课堂。

一、计算思维培养的必要性

在信息科技课程的教育教学中进行计算思维的培养非常必要且重要。一方面通过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够让学生学会利用数学知识、计算方法等解决具体问题,加深学生对信息科技这门学科的认识,提高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综合性信息素养。另外,通过训练学生的设计思路,他们能够进一步地认识信息技术和计算方法间的联系,比较深刻地认识算法和设计的意义,有效地融合在课堂知识点和内容中,提升学习效果。另外,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计算思维为学生提供一种解决问题的新思维模式,借助计算思维的问题解决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利用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应对措施

2.1明确教学方案

课堂设计的进行必须有理有据,因为在过去,部分老师在进行教学研究时会出现了纸上谈兵的现象,其设计的课程往往没有经过实际验证,也使课堂设计的实施走上了不少弯路。而在当前,如果想要进行对学生计算思想的高效训练,老师们本身就必须对学生计算思想的构成与意义进行一种更加深入的理解,而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围绕着学生计算思想的基本内涵设计课程。如果老师自身没有对计算思路结构的合理认识,那老师们所设计的课程也就无法达到较高的训练目标。正基于此,老师们应利用课下时间对计算思路的有关资料加以查阅,试着明确计算思路的具体结构。

为更高效掌握关于数学思维的有关信息,老师们还可以采用新课标读物研究的方法对在新课程中所进行的数学思想定义加以理解,并通过研究在新课程条件下学习者计算逻辑思维时所要取得的能力目标,确立了自己所学习的思维培养目标。考虑到在新课程中所进行的思想定义多是单纯的知识层面定义,并没有具体案例的借鉴,所以老师们可能既难以实现深入了解,又无法发现更高效的教学训练途径。而基于此,老师们还可采用网络查询的方法浏览一些教育教学资源站点,或由此得到一些其他老师的授课心得。

2.2调整教学方式

数学思维的训练往往要求信息老师调动学生开展自主的思维方式,这就需要信息老师所设计的课程必须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本运行模式。在常规课程中,由于信息老师所设计的课程多是授课型课程,进行的学生实机训练也较少,所以这样的课程设计尽管能够有助于学生了解基础知识,但因为他们并没有完全自主操作,学生的思维与信息素质的开发也受了影响。但在当前,数学思维的训练已经被证实存在着很大的优势,所以作为小学信息技术老师,就应该以数学思维为基础进行探索,才有办法对传统教学模式加以改变,把学生的思考方式转化为学校课程的主体结构。反映在实际教育活动中,我们必须建立以学生小组探究为形式的学生协作学习方式,促使他们开展协作学习。

2.3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教师需要明确并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为学生预留更多的自主探究机会,通过学生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收获知识,逐渐养成计算思维习惯。作为一种思维模式,计算思维的培养还需要通过教师为学生提供多元交互的机会,在交流及协作中,完成思维方式之间的对比,进而对自身的认知结构及思维能力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进而不断完善、更新和提升。例如,在学习制作统计图时,教师可以给出主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逻辑思维去制作,完成后再进行小组交流及全班展示。一方面,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自己的制作思路,通过对比发现各自的差异及优劣;另一方面,将统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相互讨论中加以解决,对各自的统计图表进行修改和完善,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应用能力。

结束语:新阶段教学改革标准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阶段性要求,必须全面贯彻并落实以人为本教育思想,全面重视学生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能力。充分立足于教学实际情况,站在学生角度考虑问题,从学生的视角看待计算思维,收集学生学情反馈信息,全面了解学生需求,不断优化改进信息科技课教学方案,深化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成果,促使学生形成自主、创新的计算思维,运用计算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叶琴.小学信息科技中项目教学法的实施[J].文理导航(下旬),2023(02):28-30.

[2]罗传振.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学生计算思维的生成[J].求知导刊,2022(24):53-55.DOI:10.14161/j.cnki.qzdk.2022.24.038.

[3]李婷婷.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计算思维的生成[J].天津教育,2022(17):66-68.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