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开展生活化科学活动的有效策略

摘要 【摘要】摘要:幼儿园的科学活动教育存在于生活中,存在于幼儿对周围熟悉事物和人的探索中,是幼儿在生活中获得丰富的经验。将幼儿科学活动融入生活化园本课程,构建了生活实践课程,有计划地组织幼儿走出幼儿园,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等方式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有效推动了幼儿成长。
DOI
作者周国敏
出处《中小学教育》2022年8月16期
出版日期2022-12-08(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幼儿园开展生活化科学活动的有效策略

周国敏

湖北省十堰市  郧西县涧池乡中心幼儿园  442600

 

摘要:幼儿园的科学活动教育存在于生活中,存在于幼儿对周围熟悉事物和人的探索中,是幼儿在生活中获得丰富的经验。将幼儿科学活动融入生活化园本课程,构建了生活实践课程,有计划地组织幼儿走出幼儿园,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等方式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有效推动了幼儿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生活化科学活动有效策略

引言

科学活动向来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在科学活动进行时,幼儿能习得科学经验,掌握科学方法,并且能感受到活动的乐趣,产生成功的喜悦之感。科学区活动的实施能进一步丰富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如果教师能有效地引导,即可进一步激活幼儿的探究兴趣,对培养幼儿探究意识及能力有极大的帮助。但是,目前很多幼儿园在组织科学活动时,普遍存在一些不和谐现象。因此,这就要求幼儿园及幼儿教师能对园内科学活动出现的问题展开研究与分析,只有进行深入的思考与研究,才能找到不和谐音符,在此基础上制定有效的策略,保障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顺利落实,达到开发幼儿智力的目的。

1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意义

1.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

在科学活动中,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主动探索、发现,学习运用多种感官认识事物,在与周围和自然广泛接触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在不断动手操作以及动脑思考中,获得丰富的科学知识和认知经验,其想象力,创造力能得到充分的释放和发挥,促进认知发展。例如,在“认识声音”的科学活动中,教师可准备好各种材料,让幼儿利用这些材料探索认识声音。教师还可以启发幼儿联想,让幼儿思考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或现象会发出声音。幼儿园科学活动要让幼儿在操作中思考,在思考中寻找答案,不断提升科学素养。在活动中,幼儿的好奇心得到激发,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认知得到发展。

2目前幼儿园科学活动存在的问题

2.1幼儿学习被动化

在日常的幼儿园科学活动中,仍然存在活动内容自上而下预设,活动形式集体化、统一化,幼儿游戏被动化、工具化等现状,教师没有深入思考幼儿的个体差异、兴趣需求、学习特征。

2.2科学探究材料缺乏

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数量和种类丰富的材料,这是开展科学活动的基础。然而,幼儿园科学活动中存在科学探究材料缺乏的情况。例如,在“互不理睬的气球”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要让幼儿理解物体“摩擦会带电”这一原理。在这一探究活动中,由于缺乏气球、细线等材料,不能使每一个幼儿都能亲身体验,导致他们对“摩擦起电”这一现象的理解不够深入。由此可见,科学探究材料缺乏,不利于幼儿园科学活动的开展,不利于幼儿科学精神的培养。

3幼儿园开展生活化科学活动的有效策略

3.1引导教师树立生活教育的理念

组织和实施生活化课程的主体是教师,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转变课程理念,认真学习生活化课程的理论知识,明确生活化课程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此,我们引导教师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来提升自身的课程实施能力。我们主张幼儿园课程回归生活,就要以生活作为切入点,用生活教育的理念引领幼儿园的所有工作。我们通过园本教研、专家讲座、外出参观等途径,使广大教职员工认识到幼儿生活的价值和特点,认识到只有了解幼儿,关注幼儿的生活,掌握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把幼儿园课程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中,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

3.2创新科学活动,激活好奇心及探索心

幼儿科学探索活动和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具有密切的联系,但同时也有一定的区别。科学探索活动要求幼儿在现实生活中选择与生活有关的内容参加活动,提高活动的完成率。然而,这些内容都对幼儿的日后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以及作用。比如,在组织吸铁石科学探索活动时,一名幼儿带来了奇怪的石头,很多幼儿都对这个石头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于是,几名幼儿决定对这块石头展开探索。幼儿来到科学区域内,拿出石头进行实验,发现这一块石头可以被小的铁钉吸引。于是,这激发了他们的探索心和好奇心,开始对科学区域内的其他材料展开探索,最后发现这一块石头可以吸引铁钉,也可以吸引回形针。当他们将奇妙的实验现象告诉教师时,教师向他们解释这是一块吸铁石。之后幼儿了解到“三八”妇女节要到了,很多幼儿表示可以买一块吸铁石送给奶奶,这样以后她在缝衣服的时候如果针掉在地上了,就可以用吸铁石来找针了。由此可见,把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与现实生活联系,即可持续维持学生的探索心理及好奇心,而且能令他们意识到科学探究活动的现实作用,从而对科学探究活动持有更浓烈的兴趣,兴致满满地完成每一次科学探究活动。

3.3提供丰富的探究材料

丰富的材料是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首先,教师要为幼儿提供数量充足的材料,确保在活动过程中每一位幼儿都能与材料进行充分的互动。例如,在“摩擦起电”这一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要为幼儿提供数量充足的气球、细线等材料,让幼儿与材料进行互动,充分感受摩擦起电这一现象。如果提供的气球数量和细线数量不够,就会导致有些幼儿没有操作的机会,对这一原理没有更加透彻的了解。其次,教师要为幼儿提供种类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活动中能够利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操作,更好地进行科学探究。科学活动中材料的种类不丰富,会导致幼儿在活动中不能有效地进行实验操作,将会影响活动效果,影响实验的科学性,影响科学活动目标的实现。

结语

总之,生活中的细节常常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随着幼儿社会实践课程的不断丰富,该课程的实施途径有待进一步细化。生活化教学具有发掘幼儿潜能,促进幼儿自主发展的积极作用。幼儿科学活动是以激发和培养幼儿探索周围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幼儿教师担负着教授幼儿科学知识,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培养幼儿探索精神的任务。教师要深入理解幼儿园科学活动的特点与意义,积极发挥其教育功能,提升幼儿科学素养,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英,张兴峰,张阳.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提问能力的培养[J].基础教育研究,2021(15).

[2]欧莉君.“真探究”,让幼儿享受发现的乐趣———大班科学活动“镜子的秘密”案例诊断与调整[J].山西教育,2021(07).

[3]黄健毅,吴莉,郭桂琼.基于幼儿主动性科学探究活动的策略[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1(03).

[4] 曹洁.陶行知理论下的幼儿园科学活动创意化建设探究[J].读写算,2022(01):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