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支架式教学的“3635”教学模式实践探究 ——以《平凡的世界》整本书阅读教学实施为例

摘要 【摘要】以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为依据,坚持语文教育的基础性、 思想性、时代性、职业性,推动语文课程教学改革,探究基于支架式教学的“3635”的教学模式实践,促进学生学习语文方式的转变。
DOI
机构地区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4年20期
出版日期2024-11-19(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基于支架式教学的“3635”教学模式实践探究

——以《平凡的世界》整本书阅读教学实施为例

                   攀枝花市经贸旅游学校 饶禾春 周恩霞 李虹霖 邓寒蜜

 

内容摘要:以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为依据,坚持语文教育的基础性、 思想性、时代性、职业性,推动语文课程教学改革,探究基于支架式教学的“3635”的教学模式实践,促进学生学习语文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 “3635”的教学模式

一、四性四明,基于四核的总体教学设计思路

中职 2023 统编版《语文》(基础模块)课程作为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程,课程开设三个学期。《平凡的世界》整本书阅读为基础模块上册的第四单元整本书阅读的读本,《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 年版)中的专题 7。基于课程四个核心素养“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性质“基础性、 思想性、时代性、职业性”与培养学生四明“明德(道德修养)—明文(文化自信)—明情(理想信念)—明心(匠心强技)”的理念,结合学生的专业,渗透课程思政,开展《平凡的世界》整本书阅读教学。根据学生的小说阅读基础和阅读分析能力,将教学内容分为五大模块:异彩纷呈的高原文化,撼动人心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风格鲜明的语言特色,意蕴丰富的小说主题;以“任务引领、文本阅读、渗透思政”作为总体教学设计思路。

二、数据精准定位学情,制定有效教学目标

精准分析学情

本次课程教学对象中餐烹饪专业一年级 2 班学生,共 43 名学生,有少数民族学生25人,有男生30人。运用“问卷星”平台进行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数据情况分析,学生综合能力呈现“三好四弱”的状况。“三好”:合作能力较好,信息化素养较好,语言表达能力较好;“四弱”:阅读分析能力较弱,知识储备较少,思维能力较弱,探究能力较弱。

(二)制定有效教学目标

1.基于《中餐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中职《语文》课程标准, 结合整本书阅读要求,将课程的总目标设定为:“培养整本书阅读能力,探寻阅读理解分析途径。”

2.结合学情分析,根据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设定教学目标:

语言表达方面:提升学生概括内容、复述事迹、讲述经历的能力;

培养审美:品味小说的语言特色,揣摩分析经典细节,分析人物形象,领会作品思想情感;

增强思维:厘清三条线索,分析社会巨大变迁,探究历史发展趋势;

厚植文化:了解小说中的社会风貌,黄土高原的生活习俗,理解信天游的特点,培养学生精神成长。

三、基于支架式教学的“3635”教学模式的教学实施

(一)“支架式教学”贯穿整本书阅读

落实“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目标和内容,就目前学生学习习惯和阅读习惯,要完成阅读任务 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选择“支架式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全方位的阅读支持,通过持续搭建和调整支架,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帮助学生高质量地完成《平凡的世界》整本书阅读。

方法性支架:小说阅读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技巧,品味语言特色的方法技巧,梳理主要人物的主要事迹的方法等;

互动性支架: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展示、交流、评比等;

评价性支架:生生互评,老师点评等评价方式突破重难点;课中课后评价贯穿始终

问题性支架性:以递进式选择性问题的出现,帮助学生分析要点和难点,引导学生的思维进程,帮 助学生逐步完成习作。运用于课前任务、课中引导思考、课后拓展延伸各个阶段。

建议性支架:重点运用在课前任务完成阶段和课后搜集整理资料阶段。学生在完成任务和拓展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合理建议降低学生的畏难情绪,提供直接的方法支持。

资源性支架:通过提供学习资源、构建模拟情境和合作探究完成教学重难点。提供与《平凡的世界》相关的资源:著作、视频、网络资源、论文资料帮助学生熟悉原著内容、了解情节、整体把握人物形象。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例文分析模拟真实情境, 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通过小组合作, 相互提供支持和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例文支架”为学生提供人物档案卡片,人物传记,人物对比分析报告、论文推送共计 14 篇;“图表支架”为学生提供五个模块教学中用到的如阅读计划表、人物对比分析表等21个图表。

(二)“3635”教学模式实施的整体设计理念

为有效达成教学目标,落实课程教学的理念。本课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特点,教学评做一体化,体现互动式教学。创设“3635”教学模式。即“三阶六环三学五步”教学模式。“三阶”即“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六环” 即“导学、设疑——互动、思辨——拓展、提升” ;“三学”即“个体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拓展提升学习” ;“五步”教学即“创——展——探——用——拓”。

(三)具体教学过程示例——人物形象分析

1.课前——布置导学任务

老师活动:(1)推送陕西人艺版话剧《平凡的世界》片段及其主创采访视频。(2)发布任务,出示学习支架,指导学生完成习作。(以填表、思维导图的形式完成讲解准备,完成后作品上传到平台)

学生活动:(1)对主要人物的描写语句、段落、章节做批注、摘抄。(2)完成习作。(选择一个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写一篇人物小传,400-800字)。

2.课中——“创、展、探、用”

老师活动:(1)创设情景:小说人物关系图谱导入新课;(2)成果展示交流:组织学生分类展示作品成果——人物小传;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探究,质疑,教师补充点评。(3)合作探究:以孙少平为例学习客观、全面地分析人物形象。提出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客观评价人物形象?(4)学以致用:按照课堂示例运用表格和人物档案卡片完成对孙少安的人物形象分析。(5)提供资源性支架:评价人物形象参照标准。

学生活动:(1)分小组展示成果,学生分组讲解。(讲解可以配合图片、表格、思维导图、PPT等辅助材料);(2)学生针对各类作品进行质疑,提问,对应小组进行解答。(3)合作讨论:完成孙少平的人物形象分析。(4)独立完成孙少安的人物形象评价表格。

3.课后——拓展延伸

阅读《早晨从中午开始》,了解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的心路历程和艰苦的创作经历。

四、整本书阅读学习效果

(一)系统规划“读”,掌握常用阅读方法

根据《平凡的世界》一书的特点,提供了具体可行的阅读策略,引导学生构建阅读经验;指导制定阅读计划,引导学生阅读全书;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紧扣课标精神。细化“阅读任务”。按照“初读—精读—研读—审读—评价”指导学生由浅入深,完成学习任务。

(二)精心引导“赏”,把握情节赏析语言

在整体阅读文本的基础上,通过赏析精彩文段,鉴赏经典场景,触发学生审美认知。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品味小说语言,感受多变的语言风格;赏析小说中的信天游,领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三)合理引导“研”,提升发展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从分析个体形象到分析群体形象,再到个体形象、群体形象的对比分析;从分析个体的理想追求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整个时代追求,既有横向比较又有纵向比较,达到训练学生思维的能力。研读小说,思考时代变化对人物带来的影响,提升思辩能力,从而领会小说现实主义的风格,领悟小说的思想意蕴和精神内涵。

五、存在不足

课前任务和课后拓展训练,完成质量参差不齐,导致小组成果展示效果较差,打击了学生积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在后期作业布置与辅导等方面加强关注学生的差异化,强化专门辅导,或者是设计差异化的作业。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