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教师培训策略研究

摘要 【摘要】摘要:中职学校是职业教育的主要实施主体,承担着培养面向生产管理和服务岗位的应用技能型人才的职责。为了培养更多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这就要求具有扎实的理论和高业务水平的教师队伍。然而,目前中职师资队伍在专业知识水平、教学能力以及实践经验等方面都亟待提高。培训是提高教师素质、促进知识技能更新的有效途径。因此,以中职教师培训为研究内容,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的培养策略,对中职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重大的实践意义。
DOI
作者高振东
出处《教学与研究》2023年 第2期
出版日期2023-05-19(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中职学校教师培训策略研究

高振东

鸡西市教育学院邮编  158100

摘要:中职学校是职业教育的主要实施主体,承担着培养面向生产管理和服务岗位的应用技能型人才的职责。为了培养更多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这就要求具有扎实的理论和高业务水平的教师队伍。然而,目前中职师资队伍在专业知识水平、教学能力以及实践经验等方面都亟待提高。培训是提高教师素质、促进知识技能更新的有效途径。因此,以中职教师培训为研究内容,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的培养策略,对中职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重大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中职;教师;专业成长;培训策略

一、培训资源的共建共享

中职教师培训资源共建共享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师教育公平,促进教师团体互相借鉴、汲取经验,有助于中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支持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中职教师培训资源应多元化,比如搭建多种形式的师资培训平台,组建高质量的专业导师资源库,开设具有地方优势的特色专业,以及优质的课程资源等。培训资源还应与行业保持一致,保证地方区域发展特色,实时更新,并适时地进行动态调整。要重视中职教师群体的共性与个性,在关注其整体与系统的共同特点的同时,兼顾教师群体中每个成员的短板与优势,补齐中职师资队伍本身知识的差异性,把建立一个公平的、全方位的培训资源平台作为其落脚点。在实现培训资源共享的同时,要尽量地联合共建,吸收社会的资源和专项的经费支持,制定和开发一系列的培训项目,比如挂职的企业实践、教学理念和方法讨论等。基于共建、共享的培训资源,校内、外的专家、学者,每年或每季度开展一次轮换式的培训,并对培训方案的进展实行档案制度,对正在接受培训的中职教师,实行“以院系为单位” 进行综合素质能力的建档记录,以确保培训资源的共建共享与完善。通过推动中职教师培训资源的共建共享,在学习资源上实现公平支持,这对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硬件支持有很大的帮助,促进其专业能力可持续发展[1]

二、校本培训的探索

校本培训指的是在教育行政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规划下,以教师学校为基本培训单位,以提高办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的教师培训形式[2]。校本培训一般要在明确教师的发展需求后,才能制定相适宜的学习计划,根据校本的特色,开发设计课程教材,并选择多样化的形式实施。

校本培训内容灵活,针对性强,越来越受到教育各界的关注。笔者认为校本培训可作为现有培训模式的有效补充。一是校本培训具有弹性,可针对不同的学校、群体、个体,制定具体培训方案,并能依据需求适时调整培训的内容与形式。二是校本培训的长效性,以学校为核心的培训,使全体教师形成“学习型”组织。教师作为组织的一员,同时也是培训的推动者,培训贯穿于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与教师终身教育的理念相一致。三是校本培训的经济性,其目的在于综合运用已有的资源,发掘校本的潜能,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培训成效。

鉴于上述优势,中职学校可根据实际需要,在校本培训模式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制定目标明确的培训方案。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师德、信息化教学、科研能力、教育教学技能等,对教师素质进行全面提升。校本培训主要在培训方式上,主要有:一是自主式培训,由培训管理小组发布学习材料,如教育专业书籍、前沿期刊杂志等,组织教师交流探讨,引导教师将学习转化为个人的自觉行为。二是集中专题研讨,可由教研组组成,定期讨论教学管理等问题。同时,针对某一课题或教案,组织专项小组研讨。三是开设主题讲座,与当前教育热点和教学实践相结合,授课教师可以在学校中有专业特长的教师轮换授课。四是外出考察,组织教师到企业和中等职业学校进行交流,了解当前的教育思想和方式,互相借鉴,汲取经验。

三、构建“校企”联动培训模式

“校企”联动是中职教育的必然要求。中职教师的专业化培养,要依托企业自身的专业优势,对其进行以提升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为目标的职业化培训,这是一种符合职业教育特征的职业化培养。具体而言,可以从三个方面开展:一是探索共建实训基地的联合培训。利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方式,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共建教师培训实训基地,联手开发培训课程教材、制定培训方案和开展培训教育活动,共同进行培训效果评价,让校企合作在职教专业师资培训的整个过程中得到贯彻。二是采取脱产、半脱产的方式,让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并参加企业人员的培训。学校采取了较为开放的管理制度来提供支持,教师在获得锻炼和提升的同时,还可以为企业提出发展建议、提供技术支持。三是扩大校外兼职教师的规模。对企业中的优秀技术人才,经过专业的培训,再邀请他们到中职学校担任兼职教师。这不仅可以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还可以为学校带来产业前沿的职业技能,是提高学校教师专业技能的一条有效途径。

结语: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高素质的人才提出了迫切要求,而要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优质教育和高素质的教师,因此,对中职校教师进行培训是当务之急,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所以,本论文对中职教师培训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地探讨,希望能对今后中职师资培训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杨欣玥,黄瀚玉.中职专业教师职后培训的问题及策略[J].科教导刊(下旬),2018(30):70-71. 
  2. 刘锦云,刘刚.中职学校教师校本培训的探索与实践[J].大陆桥视野,2020(11):90-91+93.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