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数量关系运用的实践研究
方纯真
深圳市宝安区上屋小学
摘要:数学课程的育人价值,在于教会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在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者往往希望能通过启发性的教育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探究需求,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巩固他们的学科素养。在此过程中,对数量关系的感知和理解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数量关系;实践研究
前言:在过去,数量关系被视为解答应用题的“金钥匙”。而在现代数学课堂中,我们仍需要有效的数量关系教学,来向学生揭示数量之间存在的联系与变化,以帮助他们建立应用意识,去捕捉数学世界中存在的种种规律。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学习的大部分动力来自于兴趣,但是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习惯于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这也就导致了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会感受到枯燥和乏味,这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数量关系教学的现状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数量关系在数学教学当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发现很多教师并没有针对数量关系的教学使用特定的教学方法,而是把数量关系放在了课堂教学当中,没有实现数量关系教学的独特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误导。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数学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但是数学知识点仅仅是把学生引入到数学学习的领域当中,而数量关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思维体现,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没有把数量关系作为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进行单独教学,而是仅仅把数量关系放在数学知识点教学当中进行简单的体现,那么学生的最终学习效果是不尽如人意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根据数量关系教学的特点和课堂上使用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把数量关系作为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进行专门的学习,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
二、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数量关系运用的实践研究
1.趣味课堂导入 带动学习热情
数是对数量的抽象,数量之间的演变规律构成了数量关系。在小学低年级段,学生要先理解和掌握数的概念,经历从数量到数的形成过程,甚至是体验不同算法的应用过后,才能抽象出数量关系的概念,感悟数学模型的意义。换而言之,就是先进行数的认识,再尝试数的运算,之后通过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去发现并总结数量关系。整个过程是层层递进、螺旋上升的。鉴于低年级段学生的形象思维特点,这一时期的数量关系教学往往从画图展示、实物操作等直观方法开始,通过课堂情境的创设,来带动他们的求知欲,从而完成对数量关系的形成启蒙。教师可以借助关键问题的提出,来吸引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感受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变化,继而用数或者符号的形式来总结这种变化规律。由于第一学段的学生刚开始形成数感,抽象思考能力较弱,针对数量关系的探索要尽量简单和趣味化,像小方块、小棒、小圆片等教学用具都可以应用到课堂中,丰富我们的教学活动。
2.激发问题意识 灵活迁移应用
迈入高年级后,学生需要掌握的运算方法和数量关系愈发复杂,像是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对数值的估算,还有按比例分配的相关问题等等。这一阶段的教学会用到列举、计算、归纳等各种探究方法,关于画图、举例、实验等辅助手段也开始陆续应用到课堂练习当中。教师除了提升学生数感,使他们认识到运算的一致性之外,还要注重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他们主动求知,在知识迁移应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将自身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比如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负数》,其中提到了一个重要知识点,就是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学生很容易对此产生疑惑,难道0的负数不能是自己吗?对此,教师可以采用画数轴的方法来展现数的结构排列,再将对应的正数、负数一一联结起来。比如1的负数是-1,2的负数是-2……当它们呈现在数轴上时,往往一个在0的左端,一个在0的右端,且同原点的距离相等。这时我们可以参考数的顺序,来让学生讲讲为何0不能以正负数的形式来表现。从表层原因观察,每个正数都能找到相应的负数,而0位于数轴中心,就像一个孤零零的分割点,没有伙伴。而且课本提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这条定义也将0排除在了正负数的范畴之外。在“知其然”的前提下,让学生适当提出猜想,再去一一验证,做到“知其所以然”,对数量关系的掌握才会愈发牢固。
总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在学生学习基础上进行教学,在课堂当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发学生的共鸣,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当中主动探究、主动思考,从而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不断的反思,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反馈,通过不断优化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方法,实现更加高效的教学。
参考文献:
[1]魏丽佩.浅谈数量关系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J].新课程,2020(40).
[2]刘晓君.经历抽象建模过程,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用含有字母的表示稍复杂数量关系”教学实践与反思[J].新课程导学,20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