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实践探究

摘要 【摘要】摘要: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庭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是一项重大举措,由国家从战略发展的高度培养人才,坚持落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发展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对社会有用人才,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健康成长。“双减”政策的宗旨是促进教育公平和学生的健康发展,尽管提出要减轻学生课后的作业量,但从其总体要求中也指明了不能以牺牲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发展为代价,我们既要做到“减负担”,同时还要“保质量”,因此“提质增效”已成为广大教师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对
DOI
作者刘小玲
出处《教育学文摘》2022年第37卷8月16期
出版日期2022-12-08(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双减”背景下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实践探究

刘小玲

丰都县仁沙镇初级中学校408205

摘要:2021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庭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是一项重大举措,由国家从战略发展的高度培养人才,坚持落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发展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对社会有用人才,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健康成长。“双减”政策的宗旨是促进教育公平和学生的健康发展,尽管提出要减轻学生课后的作业量,但从其总体要求中也指明了不能以牺牲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发展为代价,我们既要做到“减负担”,同时还要“保质量”,因此“提质增效”已成为广大教师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对初中历史教师而言,如何在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的同时,又能增强其课堂教学质量,从而达到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和提高历史核心素养,这是目前主要的探讨内容。

关键词:“双减”;初中历史;教学;实践

一、“双减”政策的要求

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和课业负担是我国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不可避免的内容。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除了包含之前部分相关文件内容,增添了更多具体要求和方针。比如为解决教育资源供给不平衡,双减对中小学课后服务的时间、质量、范围等做出了详细要求;对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具体要求不超过90分钟;完善家校协同机制等。将原本被动、滞后的“治标不治本”的治理方针改为“标本兼治”的解决“双减”的根源问题。双减的实施对校内课堂教学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如何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是广大一线教师目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双减”背景下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实践探讨

(一)优创教学方法,改变照本宣科的方式

教学的宗旨,在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改变以照本宣科的方式向学生“输入”知识,不重视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导致耗费了学生大量精力和时间的弊端,应在实践教学中,积极优创教学方法,有效促进学生自主思考与探究,升华他们的认知水平。

例如:在教授《亚洲封建社会》一章时,课名中有"幕府制度"这个名词,为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根源,笔者提出如下问题:“日本是什么样的封建幕府制度的国家?”然后,让同学们仔细想一想,再用重点词汇来描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划出重点关联词语,比如“为了”“形成”“落后”“取得”“建立”“控制”“成为”等。笔者在与同学们共同使用这些词汇时,边板书边叙述“幕府制度”的概念,同学们迅速地记住了该词。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问题以及归纳组织语言的能力,能够使问题当堂解决,减少课后的时间和精力,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二)导入影视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数字教材的使用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满足他们的需求为核心,而不同层级的学生又各有特点和需求,因此教师要注意统筹全局,合理地甄选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数字材料,像图文并茂的数字影像资料就是不错的选择,能够营造出逼真、生动的故事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加深对史实的印象,增强听课效果。

例如:在学习“夏商周的更替过程”时,教师可以利用电视剧《封神榜》片段来引导学生学习商代史,给学生讲真实人物"商纣王"的故事,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为每一个小组指派不同的历史观点和立场,让学生深入分析当时的历史格局变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辩证历史观。在课时充裕的情况下,采用自愿性参与的方式,让几名学生进行“角色演绎”,使历史真实情景生动再现,不但为学生搭建展现自我平台,还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提升,发展了个人兴趣,同时深化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有效地使课堂提质增效,同时给予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

(三)合理设置作业,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传统历史作业形式都是“一刀切”型作业,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用同样的方式完成同样的作业,缺乏必要的师生合作,同学间的合作。未考虑到学生的个性降低了学生对作业的兴趣态度。并且,传统的历史作业,基本都以文字和作业本形式来进行的,但这些作业中大部分是以课本上基础性知识为主,给学生形成这么一种印象,只要完成背诵,只要会背,历史就学好了,学历史就是为了记忆,这种作业模式影响了学生积极性,甚至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历史的兴趣。

例如:对待具体的历史作业要进行难度分层,以《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为例,作业分层布置:1.基础性作业:(1)掌握张骞通西域的背景,时间;(2)掌握丝绸之路的路线图与丝路作用;(3)掌握西域都护设立作用。2.提升型作业:分析丝绸之路开辟的条件。3.拓展型作业: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价值或作用。对于基础性作业主要是课本基础内容,是所有人都可以完成的;提升型作业就要求对前面所学汉朝的知识加以运用;拓展型作业是与现在时政热点相联系。基础性作业是所有人必须完成的,提升型、拓展型作业要求基础较好同学努力完成,难度分层,充分考虑学生情况,有利于学生发展。

总之,随着“双减”政策的发布,要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这就对学生的在校学习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于出台的"双减"政策我们不能浅显地认为"双减"就是做成简单的加减法,给学生减负就是少布置作业,减少一些负担,而是在"双减"背景下,应以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为基础,走内涵发展的路线,初中历史教师除了教授好知识技能,还要侧重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内在动力、积极情感等非智力因素。以此作为教学导向,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宋宏伟. "双减"背景下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实践探究[J]. 名师在线(中英文), 2022(30):3.

[2]林杉. "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探究[J]. 福建教育研究, 2022(6):2.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