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三分钟,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魏华宾
仁寿县城北实验初级中学
【摘要】课前三分钟的容量很大,将大语文所能保罗的知识都巧妙地融入其中,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学生日积月累,能提高语文阅读、鉴赏能力;课前三分钟还能弥补传统教学中教师灌输式教,学生被动学的不足,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应变能力,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课前三分钟 学生活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核心素养内涵·语言运用”部分明确提出:“语言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语感;具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要求语文课堂上教师要主动创设情境,给学生展示的机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但长期以来,语文课堂上,由于语文教学内容繁多,学习任务重,时间紧迫,学生的语言学习与训练受到限制,不能把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语言运用的主动性。
多年的教学探索,我认为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是一种极好的优化语文教学的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设计并实施合理有效的课前三分钟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现力和创造力,还能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初中语文的课前三分钟活动机会宝贵,每学期全班每人轮流一次,每周五人,每天一人,按学生的学号顺序排列先后,学生依次上台展示自己精心准备的各种活动内容(条件允许的同学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课余时间制作展示的PPT)。学生的活动形式可以丰富多样,只要是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博大精深的语文知识的内容都行。学生在展示前,先跟语文老师交流所展示的内容,力争活动的内容能够得到全班同学的喜欢。
好书推荐活动。学生将自己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的所喜爱的一本名著进行赏析评价。浅谈书中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情感主旨等,如《边城》、《围城》、《复活》、《巴黎圣母院》、《羊脂球》等,利用课前三分钟活动推荐给同学们。这样全班同学会潜移默化地去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中外名著,养成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积少成多,最终提升成内在的智慧。
美诗赏析活动。学生利用语文课前三分钟,简要介绍诗人及写作背景,赏析内容、写作手法、主题等。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美诗赏析,不仅有利于应对当前的课外古诗词赏析考试,还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心灵,充实了同学们的阅读学习生活。
主题演讲活动。学生围绕一个积极健康的主题——如“我看‘今日之中国’”、“志当存高远”、“舌尖上的中国”等,结合当前国内外发生的时事要闻,谈自己的看法见解,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演讲稿,然后与全班同学交流展示。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关注当前国内国际形势,不致于信息闭塞,又训练了学生演讲稿(议论文)的写作,更是提升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名著导读活动。针对部分不怎么喜欢阅读课外书籍的学生,我有意识地向他们推荐本学期本册语文书上的必读名著。如九年级上册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传》,让学生梳理出书中的108个好汉中的重要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从而引导全班同学梳理必读名著内容。这样有助于同学们更系统地掌握名著内容。
“话说千古风流人物”活动。初中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水平、思辨能力了,对于具有影响力的文坛巨匠,他们自有一番评说。部分学生语文课前三分钟的活动内容中就有了对千古文人的诗词文章、生平事迹的介绍评说,如“我眼中的曹操”、“话说苏轼”“浅谈欧阳修”等精彩的点评。这样不仅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更是培养了他们辩证地思考问题,有理有据、负责任地表达自己观点的态度。
诵读美文活动。针对部分学习基础较薄弱、在课堂上不敢举手发言,缺乏自信的学生,我给他们创造课堂发言机会,让他们先观看《朗读者》栏目,然后选自己喜欢的一首诗、一篇美文或一部名著中的一个片段,在课前三分钟到讲台上来有感情地诵读美文,并说明喜欢的理由。这样的诵读机会,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胆识,还丰富了他们的语文素材积累,更增强了他们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名言名句推送活动。语文学习活动是一个长期的积累、沉淀过程,功在平时,重在积累。为促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累名言名句,搜集写作素材,我鼓励学生推送名言名句。将自己喜欢的名家名句用PPT展示,并对名句的出处、含义、用法进行说明,鼓励同学们在写作时积极运用。这一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积累名言的兴趣,并且大大提升了语文写作的文笔。
励志故事会活动。学生阅读并收集古今中外的名人轶事,将他们的励志成才历程以讲故事的方式展示给同学。如阅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将苏轼的多舛命运,坎坷遭际声情并茂地讲述给同学们,以此激励正处于青春躁动期,正经历学习压力的青少年努力读书,奋发有为。
“我的一天”分享活动。请班级中学习名列前茅、兴趣爱好广泛的学生分享他们一天的学习、生活的经历。他们才学兼备给同学们一个错误的认知是因为他们头脑聪慧。其实不然,“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这些学生往往自觉性强,自控力惊人,他们能够高效率地完成课堂、课后的学习任务,还能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他们是成功的典范,同学们在他们身上更容易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从而能充分有效地安排自己一天的学习、生活的时间。
课前三分钟的时间很短,但三分钟可以容量很大,将大语文所能保罗的知识都巧妙地融入其中,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促使学生学会日积月累,提升语文应试能力;课前三分钟还能弥补传统教学中灌输式教学,学生被动学习的不足,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重新树立起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应变能力,也使学生在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高上有大幅度地提升。课前三分钟,让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动起来。
参考文献
[1] 刘君慧.论一个宏大的世界—语文课前三分钟,中外教育研究,2010年7月,no7
[2]任雪.从语言到言语,中学课程辅导,2013第22期
[3]杨明.浅谈语文课前三分钟的妙用,杂文月刊·教育世界,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