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摘要 【摘要】摘要: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两个环境,幼儿园环境对幼儿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良好的幼儿园精神环境规范幼儿的心理与行为,能不断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态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DOI
作者徐丹
出处《中小学教育》2022年8月16期
出版日期2022-12-08(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徐丹

湖北省十堰市 郧西县涧池乡中心幼儿园 442600

摘要: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两个环境,幼儿园环境对幼儿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良好的幼儿园精神环境规范幼儿的心理与行为,能不断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态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幼儿教育影响

引言

幼儿园阶段的教育启蒙工作在我国整体教育体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幼儿园必须保证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为幼儿的知识启蒙学习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在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过程中,人们可以发现或多或少存在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所以本文针对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展开探究,分析如何不断提高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质量和效率,真正使幼儿园环境完全服务于孩子潜力的挖掘和能力的培养,不断促进幼儿能力和兴趣的培养。

1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价值

从儿童视角出发进行环境创设既体现了对儿童主体的尊重,又体现了对幼儿需求的关注,能够帮助幼儿建立归属感、树立自信心,满足幼儿求知探索的需要。儿童视角下的环境创设体现了儿童哲学观,启发教师在实践中关注儿童的感受,关注儿童的对环境的看法,自觉关注儿童、理解儿童、尊重儿童的独立人格。幼儿园环境创设不仅体现为物质需要的支持,更体现为对幼儿的精神需要的支持。环境是幼儿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依托,也承载了教师基本的教育观、儿童观和课程观。班级环境建设既是生活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班级环境的状况,决定了幼儿的生活质量和学习机会,甚至影响到幼儿的发展。一个良好的环境,为幼儿提供了通过第一手经验建构其知识的多样性机会。因此,班级环境建设是幼儿园班级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职责。

2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部分幼儿园没有充分发挥幼儿在环境中的主体性作用在任何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幼儿自发地践行活动和探究往往要比教师进行强制性的灌输要有效得多。尤其是在现当代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国家教育部门更加重视以学生的兴趣为根本驱动力来促进他们进行专业技能的培养,所以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幼儿在环境中的主要地位、使幼儿自发地与周围环境产生联系,并获得周围环境中的知识,最终实现对幼儿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培养等多方面的目的。可是在具体教学工作中,仍然有部分教师没有充分发挥幼儿在环境中的主体地位,比如,有些教师在引导幼儿开展知识学习活动的时候,往往根据教师的主观意志来进行各种游戏活动的设计,在游戏活动设计的过程中,没有把幼儿对环境的感知能力考虑在内。在这种游戏设计的思维模式之下,幼儿基本上只能把精力放在游戏环节的落实上,很少有其他精力感知周围环境。根据对A幼儿园的观察发现,一些教师创设过程没有融入幼儿的想法,没有根据幼儿安全感建立情况做出调整,由此可见,当前的创设互动的墙面展示一般都是没有动态性的调整,由此可见,该幼儿园教育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动态适用性,从上述的情况,能看出当前A幼儿园的“活动展示板”能充分证明当前的幼儿教育可以比作一幅装帧精美的艺术品,但幼儿自主进行活动的时候,教师并未对幼儿进行有价值的评价与赏析。“活动展示板”在实际使用的环节中,教师需要对幼儿教育的方式与方法进行一定的动态性的调整。这样就能对班级中的幼儿表现进行记录,当前A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侧重于静态展示,但是忽视了幼儿教学过程之中的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3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对幼儿教育的策略

3.1加强幼儿参与权宣传

政府部门应充分利用媒体、网络在社区、街道、农村等地方广泛宣传幼儿参与权知识,提高社会公众尤其成人的幼儿参与权知识和幼儿权利保护意识。在宣传过程中要注意两点:注意幼儿参与权的具体化,参与权是一个法律概念,理论性较强,操作性较弱,但是幼儿参与的领域非常广泛且比较具体,包括家庭、幼儿园和社会等,比如在绘画过程中,幼儿有权决定绘画的内容和方式,有权决定是否公开展示自己的作品等;注意幼儿参与价值的可视化,即让幼儿参与的价值看得见、摸得着。幼儿参与权作为一种高级水平的幼儿权利,其保障状况直接影响着幼儿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发展。鉴于此,研究者建议国家在幼儿节这一天加强幼儿权利尤其幼儿参与权的宣传,可考虑设立幼儿权利日、幼儿参与宣传周、幼儿参与宣传月。

3.2充分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尊重幼儿在环境学习中的主动性

很多幼儿园教师在针对学生开展知识教学活动的时候容易陷入误区,那就是幼儿对不同学科知识缺乏基本的认知,所以不论是任何学科的教学都需要教师进行知识灌输。正是由于一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持有这样的观点,所以他们经常会忽视幼儿在特定环境中学习的自主性。例如,美术教师想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绘画能力和欣赏能力,但是他们会认为幼儿没有最基本的绘画技巧和欣赏能力,于是还是倾向于首先向幼儿介绍一些基础的绘画能力或者简单的欣赏技巧,然后再引导幼儿进行对应作品的创作。但事实上幼儿具备非常丰富的想象力,并且教师针对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主要是为了培养他们对应的学科兴趣,所以并没有必要去要求幼儿必须掌握一些相对专业的知识技能。于是教师就可以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观点,在具体教学中,充分尊重幼儿的自主学习地位。比如,幼儿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到户外进行采风活动,让幼儿在对户外环境观察的过程中进行绘画的创作。幼儿在自然环境中充分发挥自我感受来进行外在感知、充分通过自我感官的发掘来进行对应作品的创作,最终产生的效果显然要比教师进行单方面的灌输更有用。所以教师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善于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幼儿对环境的自发感知能力。

结语

为幼儿营造良好的精神环境是幼儿教育的重要课题。总之,幼儿园阶段的教育工作对我国整体教育发展来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幼儿园必须不断完善教育环境和设施,为幼儿的知识学习和技能提供坚实的基础条件。

参考文献

[1]乾芳,李建丽.3-6岁幼儿核心素养框架理论研究[J].科技文汇,2021145-148.

[2]季秀君,李季湄.实施《指南》就是落实“核心素养”[J].幼儿教育导读,2020,(4):3.

[3]黄小玲,崔彦会.儿童视角下幼儿园环境创设策略[J].广西教育,2022,(13):17-20.

[4]胡华.“儿童视角”下幼儿园黄精创设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教师,2021,(02):84-87.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