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本真 清润课程自主游戏中“一物多玩”的策略
钟秀飞
绍兴市柯桥区浙光幼儿园 312025
为深入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充分挖掘幼儿园的户外资源,我们浙光幼儿园结合清润课程中各班独具特色的班本课程,以游戏为着力点,创造自由舒适、充满趣味、可感可触的户外主题游戏场,进一步提高教师挖掘资源,深度研究、游戏整合的能力,在研究探索中与幼儿共同学习、共同收获、共同成长。
户外自主游戏作为户外游戏的一种,是幼儿十分喜欢的活动。他们在其中可以自主、自助,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对教师来说,为幼儿提供材料充足、丰富的户外器械,又是一个难题。如何在尊重幼儿的前提上让活动器械来吸引幼儿?如何充分挖掘器械的教育价值,促进幼儿身体动作的协调发展呢?我们教师在指导开展户外活动的过程中,以“一物多玩”作为户外活动的重点,通过“一物多玩”来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充分挖掘活动器械教育价值,本文就一物多玩的切入点,寻找幼儿户外自主游戏策略。
一、放手一搏,让孩子自信的玩
1.学方法激兴趣 心理学家指出,儿童的创造力是比较简单和初级的,任何创造力都是在相应的心理水平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我们的孩子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天才”会一物多玩。而是要在老师的指引帮助下学会创造,学会一物多玩。就像废报纸是很容易得到的,也是生活中孩子经常接触到的。那报纸可以怎么玩呢?自然方法很多,撕报纸、揉报纸做小球等等。为此,我还自己设计过一节体育活动《好玩的报纸》在这个课中让孩子初步感受"-物多玩”,互相模仿学习,尝试“一物多玩”。就在轻松的游戏、谈话中,分享各自对报纸内容、作用的经验。在玩报纸的过程中能大胆的探索卷报纸、各种玩报纸方法,发展动手动脑能力。
2.被“模仿”促自信
在每个班中,总有些孩子喜欢躲在角落里,自己玩自己的,从不与其他孩子交流,自信心不足,这时,教师给予良好的指导,则会提高孩子”一物多玩”的自信心,有个很好的方法就是让孩子被"模仿”,也就是说当看到孩子玩出不同的玩法时,立刻走到他身边玩同样的方法,然后假装不会的样子问孩子“你的玩法真有趣,你太棒了,可以教教我吗?”面对老师的激励,孩子会略带羞涩的教你方法,等看到老师的继仿,或者拉来其他孩子一起模仿之后,他的自信心便会增强,创造的兴趣更会高涨,正如蒙台梭利说的:“如果孩子们成长于鼓励他们自然顺序的发展的环境中, 他们会突破性的进入到学习,将会变成自我激发者,自我学习者。”
3.自主玩出创意
孩子就是在这样的模仿与被模仿之间,相互学习,从而获得给自信心。有了这两点的基础之后,我们就要放手让幼儿自己去玩,给他们自由的时间与空间去创造“一物多玩”。
在《有趣的轮胎》活动中,幼儿在同轮胎宝宝做游戏的过程中,有的幼儿想出了一人坐在轮胎中,另一人拉着走的方法;有的把轮胎推成小高山,快乐地爬起了轮胎山;有的把轮胎放成一定的图形进行跳跃练习;有的把一个个轮胎竖来,当成山洞进行钻爬。在综合活动《有趣的圈》中,孩子们有的两人滚圈、套在一-起玩“呼拉圈”、连环套、等,同时他们又创造性地画出了由圈组成的组合画,其造型之新颖是我们难以所及的。这些后期开展的一系列的“一物多玩”活动中,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创造力、想象力、交往能力等多种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在不断尝试获得成功的同时,心也得以增强。
二、放脑多思,让孩子聪明的玩
陶行知提出: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想。所以在"- 物多玩”中最关键的是要学会思考,有了思考才会.有方法。
1.教师先研究后观察,袭头脑风暴
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是一种创造能力的集体训练。在幼儿园,我也尝试着借助这种玩法,确定-个主题,让孩子没有拘束的自由思考,进入思想的新区域,从而产生新观念新想法,可以促进孩子快速思考激发孩子原始的想法,并鼓励孩子大声的说出来,开发孩子的思维创造力。
2.汇聚智慧,将“一物多玩”进行到底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就是说人多创意多。所以在进行“一物多玩”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汇集家长的智慧,为孩子提供多种材料以帮助他们获得更大的创意空间。就如,当我提出空奶粉罐能派上啥用场?家长积极配合,上网查资料,开动脑筋,在家长和孩子的共同想法下产生了许多创意。让孩子们在这种一物多玩的游戏中得到广泛的兴趣,有创新。以下就是利用奶粉罐进行“一物多玩”的方法。
三、创造空间,让孩子自由的玩
陶行知提出:解放孩子的空间。把孩子从鸟笼式的学校解放出来。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大社会,要解放他们的活动空间,扩大认识眼界,以发挥儿童内在的创造力。孩子的空间是很大的,你给他多大的舞台,他就能展示多大的自己。
1.有材有料玩中乐
“一物多玩”顾名思义,要有“物”才能“玩"。“物”即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必备材料,自制的、购买的,但必须是安全的、能引起幼儿兴趣的东西。为此,我认真收集材料,让材料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活动的积极性。将日常收集的废旧材料装进各个纸盒箱里,如:歪瓶、矿泉水瓶、旺仔牛奶瓶、蛋糕盒盖(碟子)薯片罐,我将两个薯片罐捆绑在一起,然后提问:你觉得老师将薯片罐做成了什么?一下子,孩子的想象闸门打开了,有的说像望远镜,有的说像城堡,又有的说....随后,我又开始引导孩子还能想象成什么呢?薯片罐竖起来像什么?横过来像什么?薯片罐的盒子盖可以怎么用?只记得,孩子想象除了许许多多的东西,有的说竖着可以做成小跨栏、梅花桩等,横着可以滚着玩,也可以当他是障碍物,更有的孩子说可以做成拉力器等等。于是这些废旧材料,在家长的帮助下,制作成了一件件好玩的玩具,孩子们操作着自己想象自己制作的器具,别提有多高兴了。
2、自由自在玩中思
多给孩子一点自由的空间”,这是大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那么,怎么来给?我们似乎是理解了,但实际教学中做着做着,不知不觉又变成了一种灌输式。这些曾经让我们很无奈,不知如何是好。而今我终于领悟到了这样-个非常简单却管用的方法,就是”教师退后一步”的做法。我们尽量往后退孩子尽量走在前。正是这种处置方式,使幼儿在活动中有了相对的自由空间,得以进行自主的学习。试想一下,如果教师一开始就喋喋不休地解说,幼儿还能产生这样的兴趣和自主的学习热情吗?其实,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幼儿的学是一对矛盾两者间始终存在着相互制约、自动调节的平衡关系。
在活动中,我始终扮演着一个引导者,一个民主的氛围下开展着活动。而在平时教学中,教师之所以不能放手让幼儿自主学习,除了传统习惯影响外,很重要的是对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缺乏信心,不相信幼儿能在教师放手的情况下,进行自主学习。实际上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在实践中我真切的感受到,每个幼儿与生俱来一种自我学习发展潜力。不是吗?你瞧,孩子们在游戏中的种种表现都证明着他们的能力,我们要相信幼儿自己的愿望与学习潜力。
只有把游戏的主动权交给孩子,让他们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孩子的创造力才得以体现。通过“一物多玩”我看到了孩子的聪明智慧,发现了孩子的激情与挑战精神。我们要欣赏孩子,相信孩子们会体会到一物多玩的真正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