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题教学中如何开展故事教学

摘要 【摘要】摘要:故事教学法是指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教师在课堂上组织一个相对真实和具体的问题情境,让他们通过讨论、交流等,形式自主地构建出相应理论知识体系。主要从故事教学法和概述这两个方面进行论述,首先阐述了道德与法治教育概念,以及两者之间存在联系,其次结合初中生目前处于青春期这个特殊时期,其身心发展特点对故事式教学方法提出改进意见,并分析研究在这一阶段中实施该策略的重要意义。
DOI
作者柯秋蓉
出处《教育学文摘》2023年第32卷 1月第2期
出版日期2023-05-26(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题教学中如何开展故事教学

柯秋蓉

福建省晋江市三民中学

摘要:故事教学法是指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教师在课堂上组织一个相对真实和具体的问题情境,让他们通过讨论、交流等,形式自主地构建出相应理论知识体系。主要从故事教学法和概述这两个方面进行论述,首先阐述了道德与法治教育概念,以及两者之间存在联系,其次结合初中生目前处于青春期这个特殊时期,其身心发展特点对故事式教学方法提出改进意见,并分析研究在这一阶段中实施该策略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故事教学法;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加大了价值承载力度,强化了育人功能,重视核心素养的教育,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故事教学法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出现和发展起来并被广泛关注、备受争议,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提高他们综合素质与实践技能。主要研究了故事教学法的基本概念及特点,以及它作为一种强化学生真实课堂情境所发挥出来作用。通过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应用该方法存在哪些不足之处提出对策建议,树立正确价值观,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环境,优化资源条件等几个方面,来实施策略方案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课中呈现故事释疑解惑
  学生自主参与到故事教学中,通过问题的设置、讨论等方式,来完成对知识点和所授内容意义上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学生能够进行举一反三思维模式培养,以及提升他们对于道德法律意识学习能力。将从初中生心理特点入手,分析探讨适合于此两种方法:故事式导入法及情景模拟法。情境创设法则以学生参与实践为主,重视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兴趣为目的,这都是研究和探索故事教学的实际操作方式。故事教学是指以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为基础,在教师指导下,让他们通过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从而达到探究、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或可能出现的道德与法治现象。主要论述了故事式教学法概念及特点,阐述了初中生使用此方法,开展课堂活动过程中学生参与度低等原因,以及提出具体有效实施策略。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教师指导和师生互动,学生对故事进行分析总结,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引入故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主要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什么因素影响着典型事例,其次是从理论上介绍了如何将其应用于具体情境当中,以及论证该策略存在的意义,最后提出解决对策,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价值及思路文章从这三方面入手,对故事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的应用进行分析论述。
2.课前设计故事做好准备
  首先,通过故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分析道德与法治概念、特点及基本特征,其次,从教学内容上,对故事进行界定,并根据初中学生思维习惯和认知水平等因素,确定了“情境—主题”为主要环节,最后运用文献研究方法并结合实际情况,探讨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故事教学法是一种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运用好这一方法,能够很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要阐述,首先对故事研究背景及意义、概念以及基本理论做了简单介绍,然后分析了目前我国对于此方面的教育现状并结合实际情况总结出其存在问题,最后针对上述出现这些状况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希望可以有助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提升。在设计故事时,要注意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选择的具体事件、主题,都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有意义的话解,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前实践活动,对知识进行拓展延伸并提高其应用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及创新意识等综合素质发展方向的形成性思维方式,以及良好道德品质养成过程,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现实生活遇到的各种相关故事和解决问题。
3.根据教学需要选择故事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学生合作探究环节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抓住要点。一般来说,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仍然存在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如果教师能恰当地利用一些德育故事,甚至借助现代媒体演示,可以化抽象为直观,变枯燥为生动,启迪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并从故事中领悟所蕴涵的观点或道理,从而达到深入浅出、寓教于乐;或者提振精神、激发斗志的目的。
  以故事为依托开展教学。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有针对性地实施实例。同时还要对故事进行分析和总结,通过运用文献法、观察法以及访谈调查等方法,探讨了初中道德与法治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并结合新课程标准改革理念下,培养中学生良好品德素养原则,提出切实可行策略建议。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引导启发诱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去,注重发挥社会实践作用,设计故事教学的教学方案。以初中道德与法治为例,来探讨和研究故事在新课改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它对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存在怎样的问题及作用,并提出了一些建议性意见。通过选取典型事例进行理论分析,引导教师采用合适方法实施课堂实践活动,培养师生互动交流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故事教学法是在课堂上通过设置一些问题情景来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并讨论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调动其积极性而且又能够引发他们对知识点的探索欲望与求知欲,让学生产生强烈探究意识,有利于培养初中中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高尚情操以及创新能力,有助于启发他们发现生活中真实存在,且具有普遍意义故事教学法上所提供的素材,在课堂上进行模拟演绎时,也更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并提高学习效果。

如在学习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教学内容时,可通过播放与教学内容紧密关联的诸如“感动中国人物”、“全国道德模范人物”等节目中感人至深的励志人物的励志故事,激励学生以这些典型人物为榜样,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信仰,顽强拼搏,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让自己的青春更精彩。

综上所述,从故事分析入手阐述了道德与法治课程标研究选取原则及选题设计思路,在此基础上结合初中思想品德课特点,提出故事教学法应用于道德和法制教育中具体实施策略,利用真实生活场景进行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并引导其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参考文献:

[1]马少青. 浅谈微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J]. 学周刊,2023,(11):133-135.

[2]凌益琴. 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中学政史(教学指导),2023,(03):11-12.

[3]代超.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三视角”[J].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3,(03):42-43.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