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高效化作业设计探析

摘要 【摘要】摘要:在“双减”政策的推动下,教育领域正迎来一场以学生为中心、以减负增效为目标的深刻变革。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兴趣培养。传统作业设计模式往往存在题海战术、重复练习等问题,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还可能抑制其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在“双减”背景下,如何创新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实现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升学习效果的双重目标,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深入地探讨“双减”背景下高效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与实践,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改进与优化提供有益
DOI
作者王立威
出处《中小学教育》2024年 1月第1期
出版日期2024-03-05(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双减”背景下高效化作业设计探析

王立威

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林业局小学校

摘要:在“双减”政策的推动下,教育领域正迎来一场以学生为中心、以减负增效为目标的深刻变革。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兴趣培养。传统作业设计模式往往存在题海战术、重复练习等问题,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还可能抑制其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在“双减”背景下,如何创新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实现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升学习效果的双重目标,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深入地探讨“双减”背景下高效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与实践,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改进与优化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一、当前小学数学作业教学现状

当前小学数学作业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小学数学作业的形式过于单一,往往局限于传统的题型和大量的重复练习。这种方式过于强调知识点的掌握,却忽略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及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无法激发学习热情。其次,部分教师过于随意,题型缺乏创新和趣味性,导致学生失去兴趣,产生应付心态,甚至抄袭。最后,教师未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一刀切”方式,导致“两极分化”,使教学陷入困境。因此,教师需要精心规划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注重趣味性和差异化,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二、“双减”背景下高效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1. 强化自主学习,重视作业的前置性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模式中,教师常常主导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这种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进,教育观念发生了转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知识获取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前置型作业设计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思维能力。在设计前置型作业时,教师应遵循“最近发展区”原则,为学生设计具有适度挑战性的作业,并注重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并运用知识的过程。

例如,在学习“小数乘法”前,教师可以设计前置型作业,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小数乘法的应用,通过实际计算理解小数乘法的规则和特点,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首先,让学生自行收集生活中的小数乘法例子,如购物时物品的单价和数量、身高体重的测量等。这一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意识到小数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接下来,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实例进行小数乘法的计算实践探索,在操作中尝试着理解小数乘法的规则和特性。这一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使他们能够从具体的事例中抽象出一般规律,加深对小数乘法的理解。

这种前置型作业设计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

2.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突出作业的差异化

在实际教学中,每个学生在思维方式、认知结构和学科技能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为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从作业中获得成长,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突出作业的差异化。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面积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几类作业:

1) 基础练习题:让学生计算一些给定底和高的小三角形面积。这些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三角形面积基本公式的掌握。

2) 生活中的三角形面积: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三角形物体,并计算其面积。这类作业旨在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3) 创意设计: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与三角形面积相关的小项目或情境,例如制作一个三角形的纸艺作品或设计一个与三角形有关的数学游戏。这类作业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通过这样的差异化作业设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类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积的知识点。这种差异化的作业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同时,这样的作业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注重实践应用,提升作业的趣味性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小学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注重实践应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实践性的作业也能增加作业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学完“长方体的表面积”这一知识点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有趣的实践作业: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长方体纸盒,并计算其表面积。学生可以通过裁剪、粘贴、测量等步骤完成纸盒的制作,并利用所学知识计算其表面积。这样的作业设计既有趣味性,又能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理解。再比如,在统计与概率模块中,学习完《条形统计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主题,进行实践调查和数据统计。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身边问题,比如调查“班级同学早餐的选择情况”或者“班级中宠物的种类分布”等。通过实践调查,学生可以收集数据并利用所学知识绘制条形统计图。这种实践性的作业不仅帮助学生将统计与概率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还让他们亲身体验到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4.提升综合素质,强调作业的融合性

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逻辑性有时会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为了消除这种误解,强化数学的育人功能,教师可以在作业设计中融入更多的人文元素,以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

例如,在教授“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时,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和应用原则后,教师可以考虑将古典诗词元素融入作业中,以增加作业的趣味性。例如,引用苏轼的词句:“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并请学生思考作者在词中如何将春色划分为几份进行描述。通过将数学知识与中国古典诗词相结合,教师可以加强数学与人文美学的联系,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通过这种融合性的作业设计,学生不仅能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培养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林龙凤.“双减”背景下高效化数学作业设计探析[J].成才之路,2023,(05):109-112.

[2]谢灼玉.“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作业的设计与思考[J].天津教育,2023,(09):106-108.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