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策略
黄丹婷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黄宅镇治平中心小学
摘要: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采用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声像具备,图文并茂,且色彩鲜明,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激发求知欲望和兴趣,使其在愉悦、轻松的气氛中汲取知识,达到积极探索,主动思考的目的。作为教师,应充分意识到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有效措施加以探究完善,以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数学;教学;信息技术;多媒体
现阶段,人们工作生活及学习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技术成为学习主要工具之一,将小学数学教学和信息技术有效结合,既能有效地推进教学质量,又能推动教学改革。小学数学实践性强,比较抽象,教学思维具有理性化特点,通过使用信息技术,把原本抽象、只能通过思维想象和理解的知识,经多媒体呈现出来,使其更直观、更生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和思考,进一步提升数学学习效率。以下对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应用信息技术作简单研讨。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作用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课堂模式得以改变,以往是学生被动地学,教师是教学的主体,而现在的教学是教师为辅,学生变成了学习主体,学习的空间更加开阔,使其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思维得以释放,在课堂学习中与他人协作交流,学习能力大大提升。同时,个人合作能力与团队意识也得以增强,综合素养显著提高。数学除了具有理论性,应用性也较强,在生活中应用率较高。在信息技术下,借助视频、图像和声音等各种形式,展现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案例,再现场景,开阔其视野,使其认识到数学重要性,提高实践能力。
二、如何应用信息技术
1.丰富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多,且内容较丰富,学生知识体系尚未建立完整。对于此,教师应积极利用多媒体展开教学,促进书本知识的拓展,并协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内容。微视频是信息时代的新兴产物,学生通过微视频,可实现自主预习和课后复习,学习自由度更高,而教师把教学知识点、重点和难点制作成微视频,上传到学习平台上,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灵活学习探究,既实现了教学知识的拓展,又实现了自主式学习,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示例,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教师制作公式推导微视频,上传到学习平台上,或者分享到班级的QQ群或微信群,使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自主学习。在微视频中,平行四边形分割得到一个长方形,两个三角形,分割图形通过旋转和平移,拼接成完整的长方形,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平移后的长方形面积,故引出公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动画制作因其特有的动态特效,成为教学重要手段,特别是空间的教学。通过动画制作,充分展示知识是如何形成的,使学生入境,见形并闻声,得到良好轻松体验。示例,面的旋转教学,教师制作多媒体动画课件,将长方形、三角形、半圆形和正方形等图形,以某条边为轴进行旋转,以此演示圆柱、圆锥和球体的形成过程,使过程更加生动、直观,给予个体视觉和感官刺激,了解到“面动成体”概念。示例,圆柱侧面积教学,教师采用多媒体动画,在圆柱的侧面画高,并沿高切开,观察得到什么图形,此时学生可看到得到的是长方形,利用数学符号及字母,将切开图形的各边与圆柱侧面数据相互联系,最终导出圆柱侧面积公式,加强理解记忆。
3.趣味性教学氛围
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储备较少,接触时间短,学习能力不高,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多数学生在学习中出现兴趣低下情况,无法进行主动、积极学习,效果差。对于此类学生,教师若采取强制方式,效果欠佳,甚或出现反作用,引起个体逆反心理,对数学学科失去兴趣和信心,无法在探索体验中获得快乐,对教学工作造成严重影响。传统教学仅注重灌输及讲解知识,无法带给学生感官上的刺激,无法调动对学习的热情。针对该问题,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微课、多媒体投影等,把视频、音频、文本和图像等进行有效融合,营造趣味性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微课和多媒体投影具有图像展示和放映动画等功能,将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易于学生理解,进而丰富课堂,激发个体兴趣,使课堂氛围始终保持愉悦、轻松,促进学习效果。示例,三角形内角和教学时,教师提前制作动画,在动画中,展示了红色和蓝色两个三角形,但红色较大,蓝色相对较小,有一天他们在街角相遇了,较大的红色三角形认为自己内角和比蓝色三角形小,而蓝色也不服气,认为自己的内角和不一定小,吵得不可开交,这时从旁边走过一个正方形,红色三角形和蓝色三角形让正方形评理,判断两个内角和到底谁大谁小。此时提出问题,红色三角形和蓝色三角形两人谁的内角和更大呢?通过观看有趣、形象的动画,学生十分兴奋,热切讨论起来,在此形势下,教师引出三角形内角和这一概念,讲解内容,从而解答出动画中的问题答案。
综上所述,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数学教学,有利于增强课堂氛围的趣味性,有利于学生创新探索思维形成与发展,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激发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意义重大。有关于其他新兴技术成果在数学教学的引入及利用,仍值得广大工作者探究,以进一步优化学习效果、体验和速率,为学生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养成及未来学习数学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冀前前. 深度学习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活动教学评价[J]. 文理导航(下旬),2023,(04):7-9.
[2]刘佳宇. 小学数学学生量感的培养策略研究[J]. 文理导航(下旬),2023,(04):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