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元素的策略
匡婉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西湖中学 湖北省孝感市 432100
摘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文化是一代代中国人智慧的结晶,值得人们积极学习、继承、发扬,这样我国的传统文化才会不断发展。在初中美术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元素,不仅能够提升美术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而且能帮助学生丰富文化知识,提升审美能力。教师可以结合我国传统山水画、水墨画、民间艺术、民居艺术等多种传统文化形式,让传统文化进入初中美术课堂,进而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
关键词:初中美术;传统文化元素;渗透策略
引言:
美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实践性学科,内容涉及自然科学、历史地理、文学故事、自然等,甚至和舞蹈、器乐等也有一定的联系。要想提升学生对美术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教师就需要在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逐渐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美术素质。初中学生对生活充满好奇与探索精神,很善于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教师只需要稍加引导,让学生将生活中的美和课堂学习联系到一起,就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1]。
一、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元素的意义
将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元素融合,有助于使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从整体上看,将传统文化元素渗透到美术教学中,其益处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这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另一方面,这可以帮助他们提升艺术素养。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创新不仅体现在时代发展上,而且在教育领域也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将传统文化元素渗透到美术课堂中,可以使学生从中汲取文化营养,进而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精髓[2]。
二、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元素的策略
(一)积极转变对传统文化的观念
在初中美术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首先,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对传承传统文化形成正确认识,特别是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这样才会在内心重视这项工作,从而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索有效的方法,促进美术课堂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同时,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在坚持与时俱进的同时,根据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有关要求,从传统文化之中挖掘美术元素,并将其与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学习能力相结合,为学生展现异彩纷呈的传统美术知识。其次,教师要分析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需求。初中生经过了小学的学习,加之身体各项机能的发育,已经具备一定的自我意识、审美习惯以及兴趣爱好。在此情况下,教师必须从学生的视角出发,为学生提供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推进。最后,教师应积极提升专业素养。传统文化的形式多样,教师必须具备识别、甄选的能力,挑选出具有教学意义的传统文化元素,再将其和美术教学融合,并在此过程中树立起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深入挖掘美术教材,唤醒学生的内驱力
面对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初中美术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教学理念下解放出来,深入分析美术教材内容,挖掘其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以此对学生实施教育,确保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能全面、深刻地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现行美术教材的雕塑欣赏、泥制品工艺等内容中都蕴含了大量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基于此,教师在促进传统文化与美术课堂教学融合的过程中应以此为切入点挖掘美术教材背后蕴含的传统文化,并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如此不仅能拓展初中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也能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真正落实学科素养背景下的美术教学目标[3]。
例如,在教学“中国古代书画”的相关内容时,为了促进在美术课堂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可以深入分析这一章节的内容,并借助互联网这一载体搜集、整合大量中国古代书画资料,利用信息技术的方式将其呈现在学生面前。如此一来,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过程中扩展了自身的知识面,也更加全面、深刻地认知了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提升了自身的人文素养。
(三)营造富有传统文化的学习氛围
为了促进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美术教师还应该从传统的教学理念下解放出来合理设计美术教学内容,利用有限的美术课堂教学时间尽可能多给学生传授美术知识。同时,还应该在开展美术教学之前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及美术学习能力,借助趣味性、个性化的教学手段真正提升初中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而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初中美术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可以结合具体的美术教学内容选择与其相契合的优秀传统文化,以此为学生创设美术学习情境,给学生营造良好的美术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在富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氛围中实现深度学习美术知识。同时,学生在渗透了传统文化的美术学习氛围中也能逐渐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实现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学目标。
(四)利用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在初中美术课堂中非常关键,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元素时,要时刻关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在教学实践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将美术基础知识教学与传统文化元素的渗透相互融合,以更为灵活的方式呈现知识内容,以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从而更好地开展美术教学活动。
课前,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传统美术作品,如传统手工艺品、剪纸艺术作品以及陶瓷艺术作品等,并在此基础上制作PPT,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在学生欣赏这些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其介绍一些作品,引导其了解作品背后隐含的知识和内涵,从而培养其审美情趣。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课下学习,引导其在课下关注美术作品,在杂志、网络上搜集喜欢的美术作品并制成美术日记,在美术日记中解释为何喜欢这些美术作品,定期在美术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分享。教师可以在每周末或每月初了解学生搜集的传统美术作品,掌握学生对传统美术的了解情况,并且依据其兴趣与关注点合理调整教学内容,编写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从而达到将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高质量融合的目的。
(五)开展民间美术活动,拓展文化视野
在生活化教育理念的支持下,民间美术得到广泛的关注,其深厚的文化元素和艺术价值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为了拓展初中生的文化视野,教师可以开展民间美术实践活动,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主动探寻本土文化与传统文化的链接点,引导他们挖掘民间美术活动中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
以教学“水墨交融写青山”为例,教师可以邀请水墨画传承者或水墨画研究协会成员来校交流,为学生提供面对面互动的机会,让他们在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深入理解中国画笔墨的基本技法与山水意境,了解中国水墨画的历史文化来源,以及中国水墨画具备的独特艺术特征。
结束语
总之,初中美术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下解放出来,深入挖掘美术教材内容、丰富教学方法,不断促进传统文化与美术课堂教学活动深度融合,真正满足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的美术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王继红,朱新蕾.传统文化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12):50.
[2]李占威.浅析初中美术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方式[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6):116.
[3]周润涛.初中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入[J].美术教育研究,2020(09):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