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手段辅助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黄婷
广西百色市田阳区田阳高中 533600
摘要:21世纪是信息技术的时代,信息技术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同时对于学生教育教学也有着促进的作用。高中数学是学生学习的重中之重,想要让学生取得好的学习成果,教师应该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高中数学的教学工作,笔者主要针对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该学科的教学效果展开论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在教育改革的影响下,高中数学课堂也不能一味地使用传统教学模式,而是要与信息技术相融合,放大数学学科的优点,将缺点和弱势逐渐转化。在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下几点问题;首先学科内容难度较大,有些知识很抽象,学生的理解能力弱,对于知识点的掌握不熟悉。其次教师的教学模式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差,听课的注意力不集中。第三教师的教学精力有限,个性化的教学内容较少。综上所述,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学生和教师的需求,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中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它能够增强数学学科的趣味性,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在缓解学生学习压力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学习成果。
高中数学的知识点是连续的,而且难度逐渐增强,因此及时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对于学生掌握知识点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传统教学中,从学生的学习效果来看,学生的预习和复习并不理想,首先是学生的自制力较差,教师无法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自主预习,进而无法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就无法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而课后复习也有同样的问题,最后导致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了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将课前导学和课后复习的内容做成短小的视频,并且通过学生打卡,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必修一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这个章节时,这个章节偏记忆和理解性的概念多一些,比如集合的定义和函数的基本性质。首先学生刚步入高中,对于集合和函数都相对陌生,教师可以将课堂上的重点内容打包成小视频,做成微课上传到学习系统中,学生通过预习打卡,完成相应的题目,教师能够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了解学生的疑问点,在课堂上重点讲解。利用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加强理解,明确学习的重点,重视课前预习和课后的复习。
学生觉得数学难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高中数学的知识点相对抽象,学生的理解能力差,尤其是针对立体几何和函数这两方面内容,学生无法获得掌握知识的成就感,削弱了其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一章《空间几何体》时,本章节主要涉及三个重点内容:空间几何体的结构、三视图和平面图以及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有很多同学的空间感不强,涉及立体图形时,学生的想象力不够,加重了学习的难度。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从书本的平面教学转化为多媒体动态教学,让学生观察到不同角度下的空间几何体。利用这种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同时化抽象为直观,降低了课程的难度。除此之外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与时代同步,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关注度,解决了学生听课注意力不集中这一问题。因此教师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课程内容,有目的地使用多媒体教学。
现在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考试考什么,学生就学什么。长期这样,很容易固化学生的学习思维,减弱学生的求知欲。而数学是一门探索性的学科,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完全依赖教案和课程大纲,还要寻找更多优质的教学资源,分享给学生。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必修三第一章《算法初步》时,本章节除了学习一些基础知识和算法语句外,还会学习一些经典的算法案例。这对于提高学生逻辑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课堂上的算法案例毕竟有限,对于一些感兴趣的同学,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搜索更多的算法案例,分享给同学们。这样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的教学资源,开阔学生的眼界,还能够为有兴趣的同学提供更好的学习平台,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所以教师可以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多为学生提供一些和课堂知识有关的内容,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解决自己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还可以将自己的学习心得通过网络平台分享给大家,收获学习数学的成就感,增强学习的信心。
结束语:利用信息技术辅助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能够化枯燥为生动,将数学学科的趣味性展现出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除此之外,还能够化抽象为直观,降低学习的难度,将教学模式多元化,改变学生对数学的看法。因此教师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科特点,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
参考文献:
[1]卢清. 信息技术高中数学教学效率提升方法[J]. 课堂内外·教师版(中等教育),2020(3):145.
[2]刘轶卓.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融合的思考与创新[J]. 黑河教育,2022(6):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