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操作,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有效

摘要 【摘要】摘要:伴随着现代小学教育要求的不断提升,如果想让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变得有效率,就需要老师在课堂教学的策略上下功夫,促使学生喜欢数学,并且通过实际操作的方式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吸收能力,以此让数学课堂活起来。通过创新的方式改变学生传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在面对不同问题时,能够快速找到最优解。针对现阶段小学生的课堂学习能力,推行有效的实际动手操作活动,以此让小学数学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和有趣。本文主要从以下几点教学策略出发,并提出相关有效的实践策略。
DOI
作者杨娜
出处《中国教师》2023年第2期
出版日期2023-05-26(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动手操作,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有效

杨娜

平罗县红崖子中心学校 753400

摘要:随着现代小学教育要求的不断提升,如果想让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变得有效率,就需要老师在课堂教学的策略上下功夫,促使学生喜欢数学,并且通过实际操作的方式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吸收能力,以此让数学课堂活起来。通过创新的方式改变学生传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在面对不同问题时,能够快速找到最优解。针对现阶段小学生的课堂学习能力,推行有效的实际动手操作活动,以此让小学数学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和有趣。本文主要从以下几点教学策略出发,并提出相关有效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效率;实际操作

在教育发展改革变化的趋势下,小学校园要求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此来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现代小学数学教育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和理解能力,老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只有让学生参与数学的计算过程,学生才能在未来的学习中举一反三。与此同时,老师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状态,通过动手实践操作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数学问题,并且老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及时给学生提供教学上的帮助,同时老师也要对教学手段进行创新,本文着重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采取生活化场景教学的模式

小学数学是一个思维建立和发散思维的过程,需要让学生不停地去思考计算的模式与方法。利用生活中的物体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启蒙,可以快速高效的达成教学目标,小学生第一次接触数学知识,对数字还不太敏感。例如教学二年级上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内容时,老师要让学生从认识100以内的数字开始,然后通过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认识更多的数字,老师可以制作一些数字卡片,先让学生对数字有一个大致的概念,然后就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事物训练学生对数量的感觉,就比如学生在教课堂中能够接触到的人物以及外面的树木、花草,让学生将学会数数,将人物和植物进行量化教学。其次老师也可以通过让学生计算100以内的练习题训练其量化思维,同时针对加减法的运用教学,老师也可以设置生活场景,学生在日常购物过程中都会接触到加减法,当老师将数学加减法的教学和生活情景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的时候,就可以有效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当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关联,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与数量有关的一切事物,在生活中引导学生思考数量之间的关系,以此培养学生对于数字的敏感程度

二、让学生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

小学阶段的数学内容主要是公式和算法的基础知识,知识点相对来说也比较简单,只要老师的教学方式和策略使用恰当,学生在接受的时候是比较简单的,小学数学教师应将学生作为数学任务中的主体,运用创新性活动,从而有效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就比如老师在教学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容时,就可以让学生用纸画出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对称图形,画好后剪下来与同学进行分享,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其次还可以让学生用两个同样的三角板拼出正方形和长方形,或者老师也可以让学生拿一张A4纸进行折叠,以此方式来观察长方形、正方形边角的特点,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到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基本概念,同时也能帮助学生认识到三种图形之间的关系,更能为老师后期教学图形的周长打好铺垫作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动手,采取做手工的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

三、游戏活动的教学模式发散学生思维

游戏活动并不是单纯的让学生完成游戏,而是引导学生在做手工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在课堂上准确掌握重要知识点,在课后练习中达到巩固的作用,最后在面对相同题型的时候能够迅速想到解题思路,这就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关注的教学问题。例如老师在教学四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二)”时,老师就可以让学生先从观察物体开始,老师可以利用教室中的物体,就比如拿粉笔盒让学生进行观察,如果将粉笔盒在讲桌上拖行沿直线进行运动,这种就是物体的平移,而这种情况物体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变化的只有物体的位置,老师由此让学生了解到平移的概念,接下来就可以找到物体的中心点,然后围绕中心点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就是物体的移动过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理解,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对于本章内容的学习有了一个新的角度和新的思考方向。

结束语:

根据以上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研究可以发现,如果想要有效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氛围,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主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并且巧妙运用动手操作活动的教学模式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对于数学有强烈的好奇心。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非常的广泛,所以就需要老师在课堂教学上转变以往的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数学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感才会提升,老师是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需要不断根据新课改的内容进行创新和变化。让课堂有趣生动起来,学生才能够很好地进入数学的世界。

参考文献:

[1]高菲菲.探究活动 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有效[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08):56-57.

[2]刘丹.“巧”问引思,让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更有效[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3):14.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