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对等视角理论下政治文本的翻译策略--以2022《政府工作报告》为例
吴艳珍 樊小明
(内蒙古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80)
摘要: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国际间的交流日益密切,政治文本的翻译可以更直观地展现中国的发展。因此,政治文本英译的准确性和严谨性就尤为重要。本文在尤金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以2022《政府工作报告》为案例,分析政治文本英译本中的翻译策略。研究发现,政治文本的英译通过词汇对等和句法对等的翻译策略可以更好地传达原文的精神和内涵,进一步满足西方读者的阅读需求,从而为政治文本的翻译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政治文本;功能对等理论;词汇对等;句法对等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China's international status,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 are getting closer, the translation of political texts can show China’s development more intuitively. Therefore, the accuracy and rigor of political texts translation become more significant. Under the guidance of Eugene∙A∙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this article takes the 2022 Government Work Report as a case to analyze the strategy of the translation of political texts. It is found that from lexical equivalence and syntactic equivalence the translation of political texts can better convey the spirit and connotation and of the original text and further satisfy the needs of foreign readers, so as to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translation of political texts.
Key Words: political text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lexical equivalence; syntactic equivalence
一、引言
政治文本是我国的一类公文,主要包括各类政治活动及事件,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内容展现了我国的基本国情,概括了我国的政治思想和政治态度。随着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中国治国理政的理念也成为了国际关注的焦点。政治文本因其权威性和科学性受到外国读者的关注。因此,政治文本英译的准确性变得尤为重要。由于中西文化在思维模式和表达方式上的差异,政治文本在英译时要充分考虑西方读者的阅读特点,力求再现原文但又准确地表现出原文风格。正如史佳美所说,政治文本的不恰当和翻译不足可能会导致国家之间的误解,甚至阻碍发展良好的关系[1]。因此,这就需要一个科学和严谨的翻译策略来处理政治文本的翻译。
近年来,学者们从不同角度研究了政治文本的翻译。例如,张健从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了政治词汇的翻译策略[2];文军和廖志勒从文化的角度研究了富含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策略[3];部分译者在纽马克翻译理论的指导下,采用了归化、异化的翻译策略。事实上,从功能对等理论视角出发,可以实现原文与译文的功能对等,有助于西方读者对目的语的理解。本文从词汇对等和句法对等两个方面,探究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2022《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中的翻译策略。译文以缜密的思维,严谨地选词,准确地表达再现了原文的内涵,更好地满足了目的语读者的阅读需求。
二、功能对等理论
1969年美国语言学家尤金奈达提出了功能对等理论,其包含四个方面,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和文体对等。所谓“功能对等”就是指翻译是要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4]。直白来说,功能对等的内涵就是读者在读到译文时要和原文读者做出的反映是一致的,这也就说明译文要在内容和风格上无限接近原文。
功能对等理论最先由我国学者谭载喜引入,从理论原则、语义分析和翻译方法等角度肯定了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价值[5]。功能对等理论要求译者在翻译时,既要忠实原文表达出原文的主旨,也要关注读者的阅读感受。在功能对等理论指导的翻译实践中,译文可以最大程度上还原原文,满足不同读者的相同阅读感受,从而实现功能对等。由于政治文本内容的特殊性,在翻译时以功能对等理论为原则,从读者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探究原文传达的精神,不拘泥于原文的语言结构,采用灵活的表达方式,使读者能够最大程度的去了解、领会原文的涵义,把中国态度和中国立场更好地展现给读者。
所以,在翻译政治类文本时,译者不应受原文词汇字面含义的束缚,而是在正确理解原文词汇信息的基础上,对词汇的意义进行调整或补充,从而实现词汇的功能对等。若原文词语本身传递的意义能为读者理解时,则可保留。在句式结构上,中国的政治文本中多用中国式缩略语、并列句和无主句等。故译者在翻译时要以西方读者的理解方式为基础,转换成为与英文表达中相对等的句式结构。
三、《政府工作报告》中政治文本的翻译
功能对等并不是指在翻译过程中文字的一一对应,而是使其表达意义达到与源语的统一。源语和目的语存在思维逻辑和表达方式的不同,译者在翻译时应努力创造出既符合目的语又能保留源语特点的翻译,使其最大限度的接近源语。其中,词汇对等和句法对等并不是表层意义上的对等,而是更深层意义上的内涵和延伸。以下案例均选自人民出版社出版的《2022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本,从词汇对等和句法对等两方面来详细论述二者在政治文本中的翻译策略。
词汇对等是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首要原则。词汇对等不只是字符和字符的对等,其中还包含词汇的延伸意义和语用风格。如果过分追求字符和结构上的相同,而忽略其内在意义,那么译文和原文表达的思想可能会出现歧义。因此,译文的选词是根据源语词汇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决定的。为了实现词汇上的对等,译者必须先在目的语中找到与源语表达相同含义的词,形式次之,然后选择最合适的词汇进行翻译。
例1
原文:“打虎、拍蝇、猎狐”
译文:take out tigers, swat flies, and hunt down foxes
分析:原文中“打”强调的是惩治领导干部们的腐败问题;“拍”突出的是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猎”重点是持续关注在逃境外犯罪人员。译文中将三个动词分别翻译为take out, swat和hunt down.依据牛津词典的解释take out有“to take someone out, and injure them so badly that they can no longer fight or do anything to harm you干掉、撂倒”的意思,与原文的“打”相对应;swat解释为“to hit sth, especially an insect”与原文的“拍”相对应;hunt down解释为“to search for sb until you catch or find them, especially in order to punish or harm them”表现出了我国政府对待此类人员一查到底的坚决性。因此,上述动词的选用不仅充分体现了词汇对等的特点,也有助于西方读者理解其更深层的含义。
例2
原文:永远吹冲锋号
译文:keep sounding the bugle
分析:“吹冲锋号”不是西方读者理解的乐器,而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提出的坚持打赢反腐败斗争,对贪污腐败零容忍。译者在翻译时,将“吹”译为sound而不是blow,这是因为依据牛津词典的解释sound有“to give a signal such as a warning by making a sound 鸣警报和发出警报”的意思,正好与原文的“吹”相对应。所以,这里将“吹”译为sound更准确。
句法对等是奈达功能对等理论中的另一重要原则。由于中西表达方式上的差异,翻译时译文和原文无法在句式上达到完全对等。中文里,句子多使用排比和重复的修辞,使句子结构更加工整,语言更加有力;四字词语的运用使句子更加精炼,读起来朗朗上口;中国的政治文本中多无主句,而英语译文里要加上主语。同时,英语译文中多使用平行结构、强调句和复合句式,在用词上要避免重复,故翻译时应合理解决二者之间的差异。
例3
原文: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
译文:The great achievements of the new era have come from the collective dedication and hard work of our Party and our people.
分析:原文中用一个排比的结构来说明,党的伟大成就是所有人民一起经历顽强拼搏、团结奉献和辛勤劳动获得的。汉语中多用表达相同意思的近义词来表示强调,突出主语。若译文直接按照原文来翻译,应为“Our party and our people through struggling, working hard and striving to make great achievements of the new era.”然而,读者在阅读时会明显的感到这就是中式英语,不仅影响读者的阅读效果,而且这样的句式结构在英文文章中并不常见。所以,考虑到中英句式结构的对等,译文采用两个名词短语构成的平行结构和以西方读者更为常见、更易理解的句式结构进行翻译,从而更直观地传递原文的核心思想。
例4
原文:时代呼唤着我们,人民期待着我们,唯有矢志不渝、笃行不怠,方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译文:The times are calling us, and the people expect us to deliver. Only by pressing ahead with unwavering commitment and perseverance will we be able to answer the call of our times and meet the expectations of our people.
分析:原文画线部分为强调句,用四字词语来突出党和国家只有坚定不移地前进才可以满足人民的期望。如果直接按照原文翻译,为“...(we) should press ahead with unwavering commitment and perseverance (that) we can answer the call of our times and meet the expectations of our people.”中国政治文本中多为无主句,故在翻译时要根据原文加上相应的主语。译文中虽增加了主语we以及that引导一个定语从句,但没有起到突出原文动词的效果。因此,在译文中采用only+条件状语引导的部分倒装结构,达到强调作用。首先与原文的强调句形成对等关系;其次,平衡了英文中的句子结构,既避免了内容上的平述,也符合了句法对等的风格。
四、结语
政治文本外译的准确性和严谨性关系着我国在世界上形象的展示。以上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对政治文本的英译,发现词汇对等和句法对等的翻译策略更切合西方读者的理解方式,使读者能够更准确地了解原文内涵。同时,通过功能对等理论译文不过分拘泥于原文的形式,可以进一步拉近源语读者和目的语读者之间的距离。故译者在翻译政治文本时对文章内容严谨性和准确性的把握,可以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态度和中国力量。
参考文献
[1]史佳美.交际效果视角下政治文献英译策略研究-以2014-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C],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
[2]张健.再谈中国特色新词新义的英译[J].中国翻译,2001(04).
[3]廖志勒、文军.汉字新词新语的文化透视及其英译原则研究[J].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05).
[4] Eugene∙A∙Nida.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Leiden: Brill Academic Publishers, 2003.
[5]谭载喜.翻译是一门学科--评述奈达著《翻译科学探索》[J].中国翻译,1982(04):4-11.
[6]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 2022.
[7]郭建忠.论西方翻译对等的概念[J].中国翻译,1986(05):2-7.
(内蒙古工业大学核心课程建设项目:内蒙古民俗文化与翻译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批准号:YHX20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