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润心灵 促进成长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探究

摘要 【摘要】摘要:与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相比,深度学习要求教师构建有高度、有深度的教学模式,优化语文教学内容和过程,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把握语文知识,形成语言思维能力。基于此,本文结合小学生特点,探索深度学习背景下阅读教学路径。
DOI
作者朱叶佳
出处《中小学教育》2023年第2期
出版日期2023-05-26(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滋润心灵 促进成长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探究

朱叶佳  

浦江县岩头镇中心小学

摘要:与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相比,深度学习要求教师构建有高度、有深度的教学模式,优化语文教学内容和过程,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把握语文知识,形成语言思维能力。基于此,本文结合小学生特点,探索深度学习背景下阅读教学路径。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路径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文学素养和语言综合能力具有重要影响。在课程深化改革背景下,深度学习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
   一、利用阅读活动,锻炼深度思考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全面地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教师要积极地组织开展深度阅读教学活动,基于此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深度思考能力,使得学生可以建立自主阅读意识,锻炼其自主阅读能力。教师要结合阅读文本内容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使得学生可以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探究与分析,激发学生的阅读主动性。教师要利用科学的问题与趣味化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深度阅读与思考。例如,在《司马光》的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认真阅读,结合插图内容掌握文章的大意。在文本的插图中会揭示故事结局,即司马光将缸砸破,顺利地救出小伙伴。然后,教师再根据插图中尚未展示出来的内容,向学生进行提问:“请你们思考,那个小伙伴是如何掉到缸中的呢?在其落水以后,司马光会有哪些心理感受呢?”这些问题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可以初步体会文言文的基本特征,简要概述文言文以及现代文之间存在的差别,这也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不断的探讨与思考,然后谈谈个人的想法。有的学生指出:因为小伙伴想在多个孩子目前炫耀自己的能力,所以才会跑到缸边上有的学生指出:这个落水的小伙伴仅仅是想看看缸中的金鱼地指出:司马光能够利用较长的绳子或者是树枝,将工具扔进缸中拉出小伙伴地指出:司马光还可以召集其他小朋友共同推倒缸,水流出来以后就可以救出小伙伴。学生们会发挥个人的想象能力与联想能力,并且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对符合情理的发言内容进行充分肯定、尊重以及鼓励,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夸奖,从而使其树立较强的自信心,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深度思维能力。

 二、发挥阅读文本价值,提升学生思维高度
   语言与思维存在密切的关联,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语言能力,还要让学生在运用语言中发展个人思维。通过大量阅读教学实践,学生可在阅读中积累知识运用经验,发展个人思维能力,逐步从低阶思维想高阶思维过渡。高阶思维主要指的是高水平的认知能力和心智活动,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提问、质疑,在讨论中解决复杂问题,形成高级认知,形成良好思维能力。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面对文本中各种语言和思想,学生需要进行独立思考,在批判中质疑,深入地了解文本思想。因此,教师应设计高质量的导学问题,引导学生有深度、有条理、有次序地进行分析,在文本阅读中生成语文素养。例如,在讲解《爬天都峰》课文内容时,教师可呈现“天都峰”的风景图例、视频简介,引导学生精读“爬山”段落内容,使其认识到山峰“难爬”的特点。这时,教师可设计问题:“同学们,大家阅读第六、第七自然段后有哪些问题呢?”诸多学生发现并质疑“课文中没有详细描写爬天都峰过程,没有体现出攀爬的艰难”根据学生的疑惑和问题,教师组织大家讨论和探究如何进行补充,引导学生尝试续写所想、所见和所闻,讨论作者简写爬山过程、详写对话内容的原因,使学生们积极探索、挑战高难度问题,提升其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打造智慧学习场景,提升阅读思维品质
基于一定的语文知识,学生可以能够将知识运用到后续学习活动中。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思维发展过程,通过构建智慧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带着兴趣沉浸到阅读学习中,使其主动感知、积极认知、反复思考,为学生思维活动提供良好条件。例如,在讲解《蝙蝠与雷达》这篇课文时,教师可导入蝙蝠的科普视频,组织大家通过观看影视资源,了解蝙蝠大小、颜色、习性等特点,让同学们将阅读内容和视频体验结合起来,迅速进入阅读学习状态。其后,在阅读中,教师可设计分析类、探究类、评价类问题,如“科学家在何种环境下开展了实验”“经过多少次实验得出实验结论”“实验分为哪几个步骤”……在提出一系列问题的同时,教师可出示上述问题的表格,引导学生寻找体现“科学家开展科学实验不易”的句子、词语,运用精简的词汇总结上述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既能够全面了解科学实验过程和步骤,还能感受科学家身上的探究精神。在最后环节,教师可随机邀请学生进行展示和分享,描述其思考和阅读过程,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质疑,提出建议。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总结、表达和质疑能力,还能培养其阅读思维品质。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实现对于教学模式的转变,认真地贯彻落实新课改的要求,组织学生进行深度阅读。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更加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得学生能够基于多个角度与多个层面对文本内容进行解读,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使得学生的思想情感与道德情操得到提升。本文探讨了深度阅读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参考文献:

[1]焦淑红. 网络学习空间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路径探索[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2,(20):26-28.

[2]刘安鹏.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2,24(05):133-136.

[3]蒋欣. 驱动·内联·重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路径——以小学语文高段非连续性文本为例[J]. 基础教育课程,2022,(20):39-47.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