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优化策略探析
朱金花
邯郸市峰峰矿区太安小学 056201
摘要:随着新课改、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目前小学音乐教学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音乐是美育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目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影响了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发展。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相关的探讨,并提出了优化策略,以促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推进,帮助学生实现全方位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问题;优化;策略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在目前的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普遍较低,这已成为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率的主要障碍。通过分析,我们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教师依然沿用"填鸭式"的方式进行教学,这与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思想背道而驰,学生们的主体地位曾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课堂上还是由老师“教”来主导,学生们始终处在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课堂气氛死气沉沉,给初中生们带来了单调的感觉,再加上学生们对于音乐的个人需求被忽视,这就影响了他们对音乐的兴趣,也就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师生缺乏有效的互动交流。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往往采用“一问一答”的滞后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缺乏对音乐作品进行讨论的环节与过程。在学习音乐作品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由老师来讲解,而学生则是跟着老师的想法来聆听,这样的教学模式很少有学生参与到思考、分析和交流之中,不少音乐教师都是以自我为主导,不但使学生对学习乐理知识备感枯燥外,也很难让学生对音乐的学习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知,缺少了自我对音乐的审美和欣赏意识,这对学生的思维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是不利的。
二、小学音乐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合理创设音乐情境,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音乐情境教学的概念是指教师根据音乐特有的表现形式,通过创设一种特殊情境,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将学生引入到特定的音乐环境氛围之中,从而使学生保持高涨的情绪来学习音乐的一种教学表现。解并引起共鸣。在音乐情境中,学生往往能更好地把握音乐形象,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所以,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来设定相应的音乐情境。
例如:在赏析《歌唱二小放牛郎》歌曲时,可以通过让学生扮演王二小的角色,让学生融入故事情节中,亲身感受王二小的悲壮、有气节的一生。又如,赏析《梅花三弄》时,可以采用图片、视频短片、或在讲桌上展示真正的梅花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梅花的美,再通过朗读古诗的方式体验文人古诗对梅花的偏爱,让学生处于观赏高洁淡雅的梅花意境之中。总之,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这就需要将音乐情境化,让学生切实地理解音乐作品的意境,同时为学生创造了想象的空间,使得乏味的音乐课堂逐渐变得生动、活泼。
(二)通过游戏激趣,点燃学生的参与兴趣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轻松愉快”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而以“快乐参与”为目的的学习,则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所以,在小学音乐课程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通过游戏激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地参加课堂,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现自己,让他们得到更好的学习体验,充分感受到音乐学习的乐趣。
例如:以《顽皮的小闹钟》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将闹钟的形象进行游戏化,可以达到整堂课氛围活泼有趣,积极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的,用小闹钟里面数字的变化,让学生一步步学唱出主题旋律,课堂设计环环相扣,通过听、唱、演、动,逐渐让学生了解曲式结构,进行声势模拟,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节奏,把握乐曲所表现的情绪情感,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在课堂中的模仿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游戏环节,最后获得了对曲式结构的理解就是重要的激趣成功表现。再比如,为了让孩子们喜爱上音乐课,教师还可以让孩子们通过学习动物的叫声来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将某一段旋律,比如《新年好》中的节奏用动物声音来拼凑,通过不同的拼凑,让这首歌曲变得更加有趣。在课堂中发现游戏可以让学生愉快的学习,在本身就是愉快学习的基础上,学生们玩得更加欢乐,对音乐课程以及老师都更加喜爱。从古至今,音乐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我们自己教学中应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恰当的设置趣味游戏,让音乐动起来。音乐的传播需要在孩子们中去言传身教,各种模拟声音能够让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到音乐的学习之中。现在有很多关于自然的音乐,比如春天到了,鸟语花香中的鸟语,就是一种音乐,通过与小鸟的联系,让学生发现音乐的趣味。对于小学生而言,学校的音乐教学虽然教学目标简单,但是对于教师而言,如果能够绘声绘色的进行课程讲解,通过动物声音的模拟来提升孩子们的感知,可以达到在音乐教学激趣的目的。
(三)采用律动教学法,提升学生的音舞感受力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往往急于赶进度,面对较为复杂的音乐教育内容时,通过灌输讲授的方法来达到目的,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此,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律动式教学改善传统教学的单调乏味,让学生以身体为乐器,发挥多种感受(如听、看、动的感觉),通过韵律的动作和姿势来表达对音乐的体验,这既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个性特征,也符合强烈的自我表达意愿,能极大地提高孩子们的兴趣。
例如:在《秧歌》的教学中,为了营造一种活泼欢快的节奏气氛,使学生对《秧歌》有更深的理解与认识,音乐教师可以给先学生播放这首曲子,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大致的感知与印象。然后,教师可以结合扭秧歌视频,简要介绍秧歌的由来,以及人文内涵和风格特点,让学生通过课件充分领略秧歌的独特魅力,此时,不少学生被其浓郁的民族舞蹈氛围所感染,对进一步了解秧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后,教师展示了舞步的图示,随着音乐的再次响起,师生踩着音乐节拍,欢快地舞动,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受音乐的节奏、力度和音色,获得音乐知识,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又提升学生的音舞感受力。
参考文献:
[1]孙振芳.小学音乐教学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现代教育,2020(02):59-60.
[2]陈方园. 浅析小学音乐有效教学的优化策略[J].传奇故事, 2022(10):2.
[3]吴欣.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教育措施[J].华夏教师,2019(25):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