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发展的小学阅读教学中支架运用策略的实践研究

摘要 【摘要】摘要:本文旨在探索基于思维发展的小学阅读教学中支架运用策略的实践,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水平。对此,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用支架式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支持,可以帮助他们逐步达到独立学习的能力。然而,支架式教学的运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挑战和改进的空间,如支架策略的实施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技能和策略选择能力;此外,个体差异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也对支架策略的实施产生了影响等等。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就要始终围绕学生主体来开展阅读教学,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进步以及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DOI
作者肖贞红
出处《中小学教育》2023年 2月第3期
出版日期2023-06-12(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文章正文

基于思维发展的小学阅读教学中支架运用策略的实践研究

肖贞红 

上海市闵行区江川路小学 200240

摘要:本文旨在探索基于思维发展的小学阅读教学中支架运用策略的实践,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水平。对此,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用支架式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支持,可以帮助他们逐步达到独立学习的能力。然而,支架式教学的运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挑战和改进的空间,如支架策略的实施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技能和策略选择能力;此外,个体差异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也对支架策略的实施产生了影响等等。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就要始终围绕学生主体来开展阅读教学,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进步以及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支架式教学;思维发展;学生学情;问题情境;小组合作;阅读总结

在当今知识爆炸和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任务。阅读作为一项基础技能,不仅是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更是培养学生思维发展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然而,传统的小学阅读教学往往注重内容的传递,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如何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有效地运用支架策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提升阅读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传统小学阅读教学的不足之处

(一)忽略引导学生目标定位

在传统模式下,语文教师通常将教学重点放在课文的内容理解上,而很少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主思考和设定个人的阅读目标。这种做法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动力,使他们在阅读中缺乏目标意识和明确的学习方向。因此,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忽略引导学生目标定位的不足之处不容忽视。教师应该意识到这个问题,并通过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提供指导性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有目的地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和阅读兴趣,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忽略培养学生阅读技巧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注重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而忽略了教授和训练学生具体的阅读技巧。这种做法限制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和解决阅读难题的能力,使他们难以应对更复杂的阅读任务。所以,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忽略培养学生阅读技巧的不足之处不容忽视。教师应该重视阅读技巧的教授和训练,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文阅读发展和全面提升。

(三)忽略读后评价总结环节

在传统模式下,教师通常将重点放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上,而较少关注学生对阅读经验的反思和总结。这种做法限制了学生对自身阅读能力的认知和提高,无法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阅读意识的培养。对此,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阅读反思和总结,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读后评价,帮助他们认识自身阅读问题和进步,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阅读意识,从而充分促进学生丰富他们的阅读收获和提升其自身的阅读素养。

二、在小学阅读教学中落实支架运用策略的意义

首先,支架式教学策略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稳固的阅读基础。在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能力处于发展阶段,他们需要系统的指导和支持来培养阅读的技巧和理解能力。支架式教学可以通过提供思维导图、问题解决策略、模型阅读等工具和策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阅读的技巧,并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培养独立思考和阅读理解的能力。

其次,支架式教学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通过提供引人入胜的阅读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开展小组合作等方式,支架式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加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和参与度。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启发,通过交流和讨论提升彼此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最后,支架式教学策略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问题导向的学习、提问技巧等支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学生在与教师和同学的交流中,通过不断提问、解答问题、推理等过程,培养了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进而提高了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三、基于思维发展开展小学阅读支架运用教学的创新策略

(一)立足学生学情,明确阅读教学目标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了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学情,明确阅读教学目标,并基于思维发展开展小学阅读支架运用教学,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应了解学生的阅读水平、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等方面的情况,并能够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同时教师应结合小学语文教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阅读教学目标可以包括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等。而在此基础上,阅读支架也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有助于学习的工具和策略,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合适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提问、概括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阅读思维方式和习惯;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阅读水平,提供不同层次的支架,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更高级的阅读技巧和策略,使他们在阅读中不断成长。

例如,学生在阅读《大青树下的小学》这一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根据不同阅读基础的学生来设计不同的阅读目标。如对于阅读基础稍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通过阅读达到能理解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及其释义以及能够准确理解文章的主要情节和故事背景的目标;对于阅读基础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通过阅读达到学生能够从故事中获取关键信息,理解并解释其中的人物特征和情感变化的目标;最后对于阅读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就可以要求其达到能自主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会模仿文章的体裁展开写作的目标,进而提升学生阅读的质量。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阅读思维

随着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已经成为教师们重要的任务之一。对此,创设问题情境是开展有效阅读教学的关键。教师可以通过选取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阅读材料,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这样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主动思考、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教师还可以运用故事情节、图表数据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通过阅读来寻找答案,从而培养他们的阅读思维。

例如,学生在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篇文章时,教师首先可以以问题情境引入,如可以提出问题:“小女孩为什么要卖火柴?”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们可以提出不同的猜测和解释,一些学生可能认为小女孩是为了挣钱买食物,因为她饿了,这样的回答可以引导教师进一步提问:“为什么她没有食物可吃呢?”促使学生们积极思考,通过这样的问答和思考,学生们将开始关注到故事中隐藏的更深层次的问题。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讨论文章的中心思想、内涵等内容,通过这样的探究,学生们便会对故事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

(三)开展小组合作,促进学生沟通交流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育中,开展小组合作并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已经成为教师们关注的重点。首先,开展小组合作是培养学生阅读思维和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内展开合作性的阅读活动,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相互激发学习兴趣,共同解决阅读中的问题,并进行思想的交流和碰撞。其次,基于思维发展开展小学阅读支架运用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阅读支架可以是学生之间的讨论、合作任务或者分享阅读心得等,教师可以通过提供适当的问题或话题,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展开深入的讨论和交流,这样的交流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以便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解读阅读材料。

例如,学生在阅读《金色的草地》这一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的形式一起阅读文章,并就其中的问题和主题展开讨论,如“为什么说草地是金色的呢?”。在小组合作阅读中,每个小组可以有一个组长或者轮流担任组长的角色,负责组织讨论和整理思路。学生们可以轮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同时倾听其他组员的意见,教师也可以在小组讨论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指导和引导,从而促进学生们更加有效的沟通交流,锻炼学生们的自主阅读能力。

(四)注重阅读总结,丰富学生阅读收获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注重阅读总结是培养学生阅读思维和提高阅读效果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结束后进行总结,包括对内容、情节、人物等方面的归纳与概括,以及对作者意图和阅读体验的思考。通过总结,学生可以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以及逐渐养成批判性阅读思维和分析能力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讨论、写作等形式,促使学生深入思考、交流和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此外,阅读支架可以包括思维导图、摘要、读书笔记等,帮助学生有系统地记录和整理阅读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和重要观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支架,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和分析阅读材料,并培养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深度思考和探索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经验,进行跨学科的思维拓展,丰富他们的阅读收获。

例如,学生在阅读《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提供一个指导性问题,如:“西沙群岛有哪些特点和物产?”学生们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寻找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并记录下来。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的运用,学生们可以从文中寻找例子,并尝试说一说作者使用这些修辞手法的目的和作用,对其进行简要的分析和解释。除了对文章内容的总结,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一些扩展问题,如:“你认为西沙群岛的资源对中国有何重要意义?”、“你对于保护西沙群岛生态环境有什么想法?”这些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并帮助他们更深入地思考文章背后的意义,有效的培养学生们的归纳总结能力,丰富学生的阅读收获。

总而言之,支架策略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生词和语境,增强了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推理分析能力。此外,支架策略还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积极性和阅读意识,促进了他们的自主学习。然而,支架策略的实施面临一些挑战,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技能和策略选择能力,同时还需要考虑个体差异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等等。因此教师就要注重自身在阅读教学中的角色转变,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进而充分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思维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铁成. 问题支架: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桥梁——以小学阅读教学为例[J].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21, 000(005):P.22-22.

[2]武先玲.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能力培养研究[J]. 现代教育, 2022(12):52-55.

[3]陆文珺. 支架式教学在小学阅读教学中运用的策略探析——以《鲨鱼》教学设计为例[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1(5):2.

[4]滕巧娟.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支架式阅读法的运用探索[J]. 教师, 2022(26):36-38.

[5]高秀月. 搭建深度学习支架 助推思维能力发展——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落花生》教学为例[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2(9):44-46.

  • 相关文献